《吊郑宾客》

时间: 2025-01-04 07:22:54

朝行丧名节,岳色惨天风。

待漏秋吟断,焚香夜直空。

骨寒依垄草,家尽逐边鸿。

一吊知音后,归来碎峄桐。

意思解释

吊郑宾客

原文展示:

朝行丧名节,岳色惨天风。
待漏秋吟断,焚香夜直空。
骨寒依垄草,家尽逐边鸿。
一吊知音后,归来碎峄桐。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在丧礼上行走,心中感到名节的丧失,山岳在阴云中显得格外惨淡,凄风怒号。
我等待着秋天的滴漏声,吟唱也随之止息,夜晚焚香,满屋空寂。
寒冷的骨骼依靠着垄上的野草,家园已被追逐的鸿雁所遗弃。
在为知音送行后,我归来时,心如碎桐一般。


注释:

  • 朝行丧名节:朝晨时分,行走在丧礼上,感受到节操的丧失。
  • 岳色惨天风:山岳的色彩因天气而显得凄惨,风也带来阴郁的气息。
  • 待漏秋吟断:等待着秋天的滴漏声,吟唱的声音也因此停止。
  • 焚香夜直空:夜晚焚香,房间显得空空荡荡。
  • 骨寒依垄草:身体感到寒冷,依靠在田垄旁的野草上。
  • 家尽逐边鸿:家园已经被追逐的鸿雁所抛弃,象征着孤独。
  • 一吊知音后:为知音送行后。
  • 归来碎峄桐:归来时心情如破碎的峄桐一般忧伤。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忧伤、感怀为主,善于用自然景物表现内心情感。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对好友郑宾客的追悼,表达了对友人离世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吊郑宾客》是李洞抒发对朋友郑宾客的哀悼之作,整首诗透着深沉的悲哀与孤独。开头以“朝行丧名节”引入,表现出诗人对名节的思考,暗示人生的无常。接下来“岳色惨天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反映出内心的痛苦和失落。“待漏秋吟断,焚香夜直空”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夜晚的焚香和空寂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对友人的怀念。

在“骨寒依垄草,家尽逐边鸿”中,诗人用“骨寒”描绘出内心的寒冷和孤寂,暗示着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一吊知音后,归来碎峄桐”则是情感的高潮,送别知音之后的心情如同破碎的桐树,令人感受到深刻的悲伤与无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追念与人生的感慨,读来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行丧名节:清晨的丧礼让人感到名节的丧失,表明对生死的思考。
    • 岳色惨天风:山色因风而显得凄惨,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 待漏秋吟断:等待秋天滴漏的声音,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吟唱的结束。
    • 焚香夜直空:夜晚焚香,房间却显得空荡荡,孤独感愈加明显。
    • 骨寒依垄草:身体的寒冷和依靠在草上的姿态,表达了孤独的境地。
    • 家尽逐边鸿:家园的破碎和鸿雁的远去,象征着失落与离别。
    • 一吊知音后:为知音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
    • 归来碎峄桐:心如破碎的桐树,尽显悲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孤独比作“碎峄桐”,形象生动。
    • 拟人:自然景象如“岳色”和“天风”赋予情感,渲染气氛。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世的哀悼,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感人。


意象分析:

  • “晨”、“秋”、“夜”: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晨代表开始,秋代表衰落,夜则暗示孤独。
  • “岳色”、“天风”: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内心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氛围。
  • “骨寒”、“垄草”:象征着身体的虚弱和精神的孤独,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知音”、“峄桐”:知音代表着深厚的友情,峄桐则象征着破碎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骨寒”是指什么?

    • A. 寒冷的天气
    • B. 内心的孤独
    • C. 身体的虚弱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喜悦
    • B. 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无常
    • C. 对自然的赞美
  3. “岳色惨天风”中的“岳”指的是?

    • A. 山
    • B. 河流
    • C. 田野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李洞《吊郑宾客》与杜甫《月夜忆舍弟》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死的感慨,但李洞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渲染,而杜甫则更多地侧重于家庭的温情与对兄弟的牵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