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僧福公寄惠牧牛图答以问牛歌》
时间: 2024-12-31 04:4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诃诃诃,栖岩老法师,寄我牧牛颂。我是人间百岁人,今朝却作婴儿弄。堪笑其间有一牛,满身变白尾犹黑。想君不是上上根,教人费尽閒心力。我昔有一牛,其毛元自白。如今牛已无,欲求不可得。蓑笠与鞭绳,同时皆弃掷。身心无住著,冷坐溪边石。却问山中人,閒寻牧牛客。
白话文翻译
诃诃诃,栖岩的老法师,寄给我一首牧牛的颂歌。我是一个在人间活了百岁的人,今天却像婴儿一样玩耍。可笑的是,那里有一头牛,全身都变白了,只有尾巴还是黑的。我想你不是最上等的根器,让人费尽了闲心力。我从前有一头牛,它的毛原本就是白的。现在牛已经没有了,想要也得不到。蓑衣、斗笠和鞭绳,都一起丢弃了。身心无所依托,冷冷地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却问山中的人,闲来寻找牧牛的客人。
注释
- 诃诃诃:表示笑声或感叹声。
- 栖岩老法师:指住在山岩中的老和尚。
- 牧牛颂:关于牧牛的诗歌。
- 婴儿弄:像婴儿一样玩耍。
- 上上根:佛教术语,指最高等的根器,即悟性极高的人。
- 閒心力:闲散的心思和精力。
- 蓑笠与鞭绳:牧牛时用的工具。
- 身心无住著:身心无所依托,指超脱世俗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舜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舜民收到一位禅僧寄来的牧牛图后所作的答诗。诗中通过牧牛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禅宗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牧牛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禅宗境界的向往。诗中“满身变白尾犹黑”的牛,象征着未完全解脱的世俗痕迹,而“身心无住著,冷坐溪边石”则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牧牛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禅宗境界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诃诃诃,栖岩老法师,寄我牧牛颂:开篇以笑声引入,表达了作者对老法师寄来的牧牛颂的喜悦。
- 我是人间百岁人,今朝却作婴儿弄:表达了作者虽已百岁,但心态却如婴儿般纯真。
- 堪笑其间有一牛,满身变白尾犹黑:通过牛的形象,暗示了未完全解脱的世俗痕迹。
- 想君不是上上根,教人费尽閒心力:表达了作者对禅僧的评价,认为他虽有修行,但未达最高境界。
- 我昔有一牛,其毛元自白:回忆过去,表达了对过去纯真状态的怀念。
- 如今牛已无,欲求不可得:表达了现在已无世俗牵挂,但这种状态却难以再得。
- 蓑笠与鞭绳,同时皆弃掷:象征着彻底放下世俗的工具和束缚。
- 身心无住著,冷坐溪边石: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 却问山中人,閒寻牧牛客:以问句结束,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境界的向往和探索。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牧牛的意象,比喻修行和超脱的过程。
- 拟人:将牛拟人化,赋予其象征意义。
- 对仗:如“满身变白尾犹黑”与“身心无住著”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通过对牧牛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境界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牧牛:象征修行和超脱的过程。
- 牛:象征世俗的束缚和未完全解脱的痕迹。
- 蓑笠与鞭绳:象征世俗的工具和束缚。
- 溪边石:象征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满身变白尾犹黑”的牛象征什么? A. 完全解脱的境界 B. 未完全解脱的世俗痕迹 C. 纯真的状态 D. 世俗的束缚
-
诗中“身心无住著,冷坐溪边石”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的留恋 B. 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迷茫
-
诗中“诃诃诃”表达了什么? A. 悲伤 B. 喜悦 C. 愤怒 D. 疑惑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通过山林的静谧,表达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 寒山的《杳杳寒山道》:通过寒山的意象,表达了禅宗的境界。
诗词对比:
- 张舜民的《禅僧福公寄惠牧牛图答以问牛歌》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超脱世俗的境界,但张舜民的诗更侧重于禅宗的修行过程,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禅宗诗歌鉴赏》:介绍了禅宗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有助于深入理解张舜民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