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 即景,用杜安世体》
时间: 2025-01-06 15:37: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令 即景,用杜安世体
作者: 汪东 〔清代〕
堤上风尖。杨柳毵毵。绿阴浓处小桃攒。伫看波心,芳气回互,花影深涵。
彩笔染沈酣。画出晴岚。欲题新句费寻探。道是江南春遍地,又何但江南。
白话文翻译:
在堤岸上,微风轻拂,杨柳随风摇曳,浓密的绿荫下,小桃花聚集在一起。我驻足凝视水波的心头,花香缭绕,花影在水中交融。
我用彩笔染上醉人的色彩,描绘出晴朗的山岚。想要写下新的诗句却费尽心思,原以为江南的春天遍布大地,然而又不仅仅是江南而已。
注释:
- 堤上风尖:指堤岸上微风轻拂的情景。
- 毵毵:形容柔软细腻的样子,这里指杨柳的枝条。
- 芳气回互:形容花香在空气中弥漫交融。
- 彩笔染沈酣:用色彩丰富的笔墨,形容创作的投入与沉醉。
- 道是江南春遍地,又何但江南:表达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同时又引申到更广阔的春天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意境见称。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是在春天的暖阳下,作者漫步于江南的堤岸,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而作。诗中的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和情感的象征。
诗歌鉴赏:
《浪淘沙令 即景》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江南春天的迷人景色。诗人在开篇以“堤上风尖”引入,立即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仿佛可以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惬意。接下来的描写中,杨柳和小桃花的出现,增添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芳气回互”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花香的浓郁,令人心醉。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以“彩笔染沈酣”来形容创作的投入,使用彩笔写下的画面,既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暗示了诗人在创作中所感受到的深沉情感。后半部分的“欲题新句费寻探”则展现出诗人面对美景时的无奈与期待,他希望用诗句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却又感到困难重重。
最后一句“道是江南春遍地,又何但江南”不仅是对江南春天的赞美,更是对整个春天的感悟,诗人意识到,美的事物不仅局限于江南,而是普遍存在于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整首词在清新中带有深邃,透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堤上风尖:描绘了自然环境,微风使堤岸显得生机盎然。
- 杨柳毵毵:细腻地描绘了杨柳的柔美,给人一种轻盈的感受。
- 绿阴浓处小桃攒:浓绿的树荫下,小桃花聚集,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 伫看波心,芳气回互,花影深涵:作者驻足凝视水面,花香在空气中回旋,花影在波心中交融。
- 彩笔染沈酣:用色彩丰富的笔描绘美景,表现出创作中的沉醉。
- 欲题新句费寻探:想写新的诗句却困难重重,表现出创作的艰辛。
- 道是江南春遍地,又何但江南:不仅歌颂江南的春天,更引申到其他地方的春天,表明对自然的普遍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彩笔染”比喻创作的过程,形象生动。
- 对仗:如“芳气回互,花影深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花香似乎有生命般在空气中回旋,增添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创作与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小桃:春天的代表,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波心:象征着宁静与深邃的思考。
- 彩笔:象征着创作的激情与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彩笔染沈酣”中的“沈酣”指的是什么?
A. 沉醉于美景
B. 沉迷于酒
C. 沉重的心情
D. 沉静的思考 -
诗中提到的江南春天有什么特别之处?
A. 仅在江南
B. 遍布大地
C. 只有花香
D. 只有绿阴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汪东与李白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汪东更细腻而李白则显得豪放而壮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