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戏成三首 其一
作者: 曾几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茶山老子竟成痴,漫说寻芳去不迟。
浪蕊飘残犹自可,名花落尽不曾知。
白话文翻译:
茶山的老者竟变得痴迷,随意谈论着寻芳之旅并不迟到。
即使残花飘零,依旧可以欣赏,名花虽已凋落却毫不知晓。
注释:
- 茶山:指茶园,象征清幽的环境。
- 老子:这里指年长者,可能是指某位智者。
- 痴:痴迷、沉醉的状态。
- 寻芳:寻觅花香,意指游玩赏花。
- 浪蕊:指花瓣或花蕊,意为残花。
- 落尽:指完全凋落。
- 不曾知:没有意识到。
典故解析:
“名花落尽”可与古代诗人对花的描写相联系,尤其是对春天花开的珍视与秋冬时节的惋惜。诗中可能隐喻人生的无常,花的凋零象征生命的易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才,号东皋,宋代词人,因其词作多描绘山水田园,风格清新、淡雅,深受文人喜爱。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自然与闲适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茶山老子竟成痴”开篇即以老者的痴迷引入,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老者在茶山中游玩,虽已是残花飘零,但他依然乐在其中,这种境界表现了对生活的从容与豁达。第二句“漫说寻芳去不迟”则传达出一种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告诉读者,生命的美好无关乎物质的富贵,而在于心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
后两句“浪蕊飘残犹自可,名花落尽不曾知”则深化了主题,尽管美丽的名花已经凋落,但诗人却不在意,显示出一种超脱的境界。整首诗在轻松的语调中,蕴含着对生命短暂的哲思和对自然美的深切依恋,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茶山老子竟成痴:茶山的老者因为对美景的迷恋而变得痴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漫说寻芳去不迟:随意谈论寻芳之事,显示出一种自在的生活态度。
- 浪蕊飘残犹自可:即使花瓣飘落,依然可以欣赏,表现出对生命的宽容。
- 名花落尽不曾知:对名花凋落的无所谓,反映出对生命无常的恬淡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名花”比喻人生中的美好事物,表达珍惜。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诗更具生动感。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强调享受当下、珍惜眼前的生活态度。即使面临生命的无常,仍然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体现出一种哲理的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茶山:象征清幽、自然的环境。
- 老子:象征智慧与经验。
- 名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茶山老子”指的是谁? A. 年长者
B. 年轻人
C. 小孩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名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事物
C. 努力
答案:B -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悲伤
B. 快乐
C. 超然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的诗,表达对春天与生命的感慨。
- 《静夜思》:李白的诗,传达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哲思。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曾几:李白的豪放与曾几的淡雅形成鲜明对比,李白更多表现在对酒与诗的豪情,曾几则是对自然和生命的宁静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戏成三首 其一》的详细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