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留别朋友兼示诸弟)》
时间: 2025-01-04 07:31: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留别朋友兼示诸弟)
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
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
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
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
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
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
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
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
晨兴奉早朝,玉露沾华缨。
一朝从此去,服膺理庶甿皇恩倘岁月,归服厕群英。
白话文翻译
我年轻时不想远离仕途,手握官印往东去京城。
中年时守住淮郡,奉命出征。
我本就惭愧于省阁的风范,更何况我还承担了竹简的荣光。
效仿愚笨的人方才开始,顾虑自己是否能与之并肩。
徘徊于亲朋之间,感慨昆弟情谊深厚。
黄昏时分风雪骤起,我离去而你们还在城中。
登上旅途,扬起旌旗,驾车向承明台望去。
云台辉煌中天,龙阙高耸入云。
早晨起床恭敬地奉上早朝,玉露沾湿华丽的缨带。
从今往后离去,心中铭记皇恩,岁月悠悠,回归时再与群英相聚。
注释
- 尚书郎:古代官职,负责处理文书的官员。
- 秉笏:手握官印,象征着做官、执政。
- 淮郡:古地名,指淮河流域的一个地方。
- 省阁:指朝廷中的高官。
- 符竹荣:象征官职的荣耀。
- 徘徊:犹豫不决,徘徊不去。
- 怆悢:感到怅惘和悲伤。
- 承明:指皇帝,象征权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司卿,号长安人,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多以五言诗为主,内容涉及人生哲理、自然景色等,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韦应物被任命为滁州刺史之际,离开京城与朋友和弟弟告别,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离开京城前夕写给朋友和弟弟的告别诗,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过去的深情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诗的前半部分回忆了自己的仕途历程,从少年不离京城到中年守职,字句间流露出对官职的惭愧和对同僚的敬重,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复杂情感。后半部分则通过叙述即将启程的场景,传达出离别时的惆怅和对友谊的珍视。尤其是“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一句,生动描绘了那种在寒风中离别的孤独感,更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鲜明,涵盖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的交织,表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韦应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体现出他对自我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年轻时不愿意离开仕途,手握官印往东去京城。
- 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中年时守住淮郡,奉命出征的情境。
- 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本就惭愧于身在省阁的风范,更何况我还担负着官职的光荣。
- 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效仿愚笨的人刚刚开始,顾及个人的利益怎么可能与他人并肩。
- 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在亲友之间徘徊,感慨昆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 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黄昏时分风雪骤起,我离去而你们还在城中。
- 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登上旅途,扬起旌旗,驾车向承明台望去。
- 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云台辉煌中天,龙阙高耸入云的壮阔景象。
- 晨兴奉早朝,玉露沾华缨:早晨起床恭敬地奉上早朝,玉露沾湿华丽的缨带。
- 一朝从此去,服膺理庶甿皇恩倘岁月,归服厕群英:从今往后离去,铭记皇恩,岁月悠悠,回归时再与群英相聚。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与“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将官职比作竹简,表现出其荣耀与责任。
- 排比:通过连续的动词表达行动,如“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情谊展开,表达了对朋友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在官场中的矛盾心态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年:象征青春与理想。
- 淮郡:代表着地方官职与责任。
- 日暮风雪:象征离别的悲伤与不安。
- 云台、龙阙:象征权力与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韦应物在诗中担任的官职是什么?
- A. 尚书郎
- B. 滁州刺史
- C. 淮郡守
-
诗中提到的“日暮风雪”象征什么?
- A. 美好时光
- B. 离别的悲伤
- C. 春天的到来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情感?
- A. 对财富的追求
- B. 对友谊的珍视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韦应物 vs. 杜甫:韦应物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人际关系,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现实与历史的反思,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