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雾行》
时间: 2025-01-06 08:36: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凌雾行
作者: 韦应物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
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
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城市里,浓重的海雾弥漫,我凌晨就开始忙于工作。浩瀚的雾气笼罩着天空,使得明亮的阳光也变得模糊不清。我刚发现鬓发已有些白,稍微一看,衣服上都沾满了雾气。骑行的道路完全无法辨认,郊外的树木仿佛都消失了。薄雾轻轻地让人呼吸不畅,皮肤上感到一阵寒意。回到家后,我应该饮一杯酒,以解除这份寒冷的感觉。
注释
字词注释
- 凌雾:指在雾中行走,也指雾气很重的状态。
- 职事:指工作或事务。
- 浩浩:形容气势浩大,广阔无边。
- 合元天:合指天空,元天指的是宇宙的宏伟。
- 溶溶:形容雾气轻柔,模糊不清。
- 含鬓白:形容鬓角已经有了白发,暗示年纪渐长。
- 霏微:形容雾气细微而轻柔。
- 肤腠:指皮肤和毛孔。
- 蠲:解除、消除。
- 斯疾:此处的“疾”指寒冷或不适的感觉。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暗含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号穆溪,唐代诗人、散文家,出身于官宦家庭。韦应物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凌雾行》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奋斗的时期。诗人在秋天的清晨出行,浓雾弥漫的环境让人感受到孤独和寒冷,这种自然景象与个人的内心情感产生了共鸣,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思索。
诗歌鉴赏
《凌雾行》是一首描写秋天晨雾的诗,韦应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的内心感受之间的关联。开篇以“秋城海雾重”引入,便营造出一种沉重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通过对雾气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宇宙的浩瀚与个人的渺小。诗中“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一句,表现了作者对自身年华渐逝的感慨,令人产生对时间流逝的深思。
韦应物的诗歌语言清新而富有韵味,尤其在描绘雾气的细腻之处,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通过“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晨雾中的迷茫与无助。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一句“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表达了对生活的调适与释然,酒成为了诗人内心寒意的解药,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反抗。这种对比与转折使得整首诗更具深意,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城海雾重:描绘了秋天的城市,浓重的海雾给人以压迫感。
- 职事凌晨出:表达了作者清晨出门工作的状态。
- 浩浩合元天:形容雾气浩大,连接着广阔的天空。
- 溶溶迷朗日:雾气让阳光变得模糊而不清。
- 才看含鬓白:偶然间发现自己的鬓发已有白色,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 稍视沾衣密:再一看,衣服上都沾满了雾气,表现了环境的潮湿。
- 道骑全不分:道路模糊,骑行的方向完全辨认不清。
- 郊树都如失:郊外的树木在雾中仿佛消失了一般。
- 霏微误嘘吸:薄雾让人感到呼吸困难。
- 肤腠生寒栗:皮肤上感到一阵寒意。
- 归当饮一杯:回到家后想要喝一杯酒。
- 庶用蠲斯疾:希望借此解除心中的寒冷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浓雾比作一种压迫感,展现出环境的沉重。
- 拟人:雾气如同有生命一般,让人感到窒息。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雾气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终以饮酒来缓解内心的寒意,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海雾:代表了不确定性和迷茫。
- 鬓白:象征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过往的反思。
- 寒栗: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环境的敏感。
- 饮酒:象征着对生活的调适和寻找温暖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秋城海雾重”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想通过饮酒来解除什么感觉?
A) 饥饿
B) 寒意
C) 疲惫
D) 忧伤 -
诗中提到的“含鬓白”指的是什么现象?
A) 鬓发变白
B) 鬓发变长
C) 鬓发变密
D) 鬓发变黄
答案
- C) 秋天
- B) 寒意
- A) 鬓发变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凌雾行》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都涉及自然景象的描写,但韦应物更注重内心的孤独感,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豪情。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韦应物诗集》
这些书目将有助于深入了解韦应物的创作风格及唐代诗歌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