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时间: 2025-01-19 23:56:45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意思解释

塞下曲

作者: 许浑 〔唐代〕

原文展示: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白话文翻译:

夜晚在桑乾河以北进行战斗,秦国的士兵们有一半没有归来。今天早上收到家乡的信,信中仍然寄来了寒冷的衣物。

注释:

  • 桑乾:指桑乾河,位于现在的河北省,是重要的地理标志。
  • 不归:指士兵未能安全返回,暗示战斗的残酷。
  • 乡信:指来自故乡的信件,表达思乡之情。
  • 寒衣:指保暖的衣物,反映了家乡对远方士兵的关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秦兵”暗示了当时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秦国是一个军事强国,而“桑乾”则是多次出现于古文献中的地名,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宗宪,唐代诗人,生于盛唐,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许浑通过对战士生死的描绘,反映了战争对家庭和故乡的影响,表达了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塞下曲》是一首充满悲情的古诗,诗人在简短的四句中,浓缩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孤独。诗的开头“夜战桑乾北”,展现了战士在敌境作战的艰辛,夜晚的战斗更增添了紧张与不安。接下来的“秦兵半不归”,则揭示了战争的惨烈,许多士兵未能归来,暗示了战斗的不可预知与生命的脆弱。

“朝来有乡信”一语,带来了瞬间的温暖和人性的关怀。士兵在战斗中收到了来自家的信件,尽管战乱不断,但家乡的牵挂依然存在,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思念与责任。最后一句“犹自寄寒衣”更是情感的升华,家乡亲人对远方战士的关怀与惦念,在寒冷的季节里寄来衣物,传递着温暖与爱。

整首诗在情感的处理上细腻而深沉,既有对战争的控诉,又有对人性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与对家乡温情的向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夜战桑乾北”:描绘了夜间在桑乾河以北的战斗场景,营造出一种紧迫的氛围。
    • “秦兵半不归”:强调战争的残酷,士兵的生死未卜,令人感到忧虑。
    • “朝来有乡信”:暗示思乡之情,战士在战斗中仍然牵挂家乡。
    • “犹自寄寒衣”:表现了家乡对战士的关心,反映出人际间的温情。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了对称结构,如“夜战”和“朝来”形成鲜明的对比。
    • 典型意象:寒衣不仅表现了季节的寒冷,也象征着亲情的温暖。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战士的孤独与思乡,表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与对故乡的眷恋,揭示了在战乱中人们的情感纽带。

意象分析:

  • 桑乾:象征战斗的地点,承载着历史的悲剧。
  • 寒衣:象征亲情与温暖,代表着对远方战士的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桑乾”是指哪个地方?

    • A. 一条河流
    • B. 一座城市
    • C. 一座山
    • D. 一个村庄
  2. 诗中的“寒衣”象征什么?

    • A. 战斗的装备
    • B. 亲情与关怀
    • C. 冬天的寒冷
    • D. 家乡的食物
  3.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同情?

    • A. 夜战桑乾北
    • B. 秦兵半不归
    • C. 朝来有乡信
    • D. 犹自寄寒衣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感叹家国沦陷,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 《静夜思》 〔李白〕:思乡情绪的经典之作,表现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家乡的思念,但更多地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送友人》 〔李白〕: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友情与离愁,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