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忠朴》

时间: 2025-01-06 05:18:41

楹何为折剑何借,须肯为佛粪肯尝。

马公布衾王公饭,石家锦障丁家香。

忠邪佞邪两无定,一雕一璞异其性。

忠朴先生躔法高,古今四者岂关命。

五九六馀能善恶,铁算不是并州错。

便从忠朴问如今,忠果谁忠朴谁朴。

意思解释

赠刘忠朴

原文展示

楹何为折剑何借,须肯为佛粪肯尝。
马公布衾王公饭,石家锦障丁家香。
忠邪佞邪两无定,一雕一璞异其性。
忠朴先生躔法高,古今四者岂关命。
五九六馀能善恶,铁算不是并州错。
便从忠朴问如今,忠果谁忠朴谁朴。

白话文翻译

为何要在门楹上折剑,何必借刀杀人;
只要愿意为佛陀的粪便而甘愿尝试。
马公的被子和王公的饭,
石家的锦障和丁家的香气。
忠与邪、佞与正,两者都没有固定的标准,
一雕一璞,其性本异。
忠朴先生的法则是高尚的,
古今四者之道又岂与命运有关。
五九六余能够分辨善恶,
铁算并不是并州的错误。
那么就来问忠朴,如今的忠到底是谁忠,朴又是谁朴。

注释

  • :指门楹,房屋的柱子。
  • 佛粪:佛教徒对待世俗污秽的态度,象征一种超然的心境。
  • 忠邪佞邪:忠诚与邪恶、谄媚的分别。
  • 一雕一璞:雕琢与璞玉,形容本质的差别。
  • 躔法:行事的法则。
  • 铁算:用铁器计算,象征精准与不可更改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履善,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他以其坚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品德而著称,尤其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卓越。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文天祥在国破家亡之际,写作此诗以表达对朋友刘忠朴的敬重,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忠诚和正直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赠刘忠朴》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文天祥通过对忠与邪、善与恶的探讨,表达了对人性及道德的思考。诗中的“忠朴先生”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反映了作者对忠诚与正直的渴望。前半部分以隐喻和对比的方式,指出了社会中忠诚与谄媚、善良与邪恶的模糊界限,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

诗中提到的“佛粪”更是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是否愿意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后半部分则通过自问自答,提出了对忠和朴的反思,强调了忠诚和纯真在复杂社会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使得诗句既有韵律感又富有层次感。诗的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敬重,也有对人性深刻的思考,体现了文天祥的深邃思想和高尚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楹何为折剑何借:开头用问句引入,展示了对世俗斗争的质疑。
  • 须肯为佛粪肯尝:表达人生应有的超然态度。
  • 忠邪佞邪两无定:指出道德标准的相对性。
  • 一雕一璞异其性:暗示本质的差异。
  • 忠朴先生躔法高:赞美忠朴的高尚品德。
  • 古今四者岂关命:质疑命运是否与道德有直接关系。
  • 便从忠朴问如今:通过提问引发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忠邪佞邪”,形成整齐的对比。
  • 比喻:用“佛粪”比喻对待世界的态度。
  • 设问:增强诗的思考性和互动性。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忠诚与邪恶、善良与谄媚之间的微妙关系展开,探讨了人性与道德的复杂性,强调了忠诚和纯真在动荡时代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斗争。
  • 佛粪:象征超然与精神追求。
  • 马公、王公、石家、丁家:代表社会的不同阶层和价值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佛粪”象征什么?

    • A. 世俗财富
    • B. 超然的境界
    • C. 人际关系
  2. 诗中“忠邪佞邪两无定”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忠诚是绝对的
    • B. 道德标准是相对的
    • C. 邪恶是不可避免的
  3. 文天祥在诗中对忠朴的态度是?

    • A. 轻蔑
    • B. 尊敬
    •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另一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的诗,强调了忠诚与爱国情怀。

诗词对比

  • 文天祥与陆游的诗作均体现了忠诚与坚韧,但文天祥更关注个人道德的反思,而陆游则更加强调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文天祥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赠刘忠朴》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