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事近
华烛炯离觞,山吐四更寒月。
公子唾花枝玉,尽一时豪杰。
三冬兰若读书灯,想见太清绝。
纸帐地炉香暖,傲一窗风月。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华丽的烛火照亮了酒杯,山间洒下四更时分的寒月。公子对着花枝玉器轻轻唾口,尽显他一时的豪杰风范。三冬的兰若中,书灯下我独自阅读,想象着太清境界的绝美。纸帐内,地炉散发着温暖的香气,傲然面对一窗的风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华烛: 华丽的烛火。
- 炯: 明亮的样子。
- 觞: 酒杯。
- 山吐: 山间洒落。
- 四更: 指夜晚的四个时辰,通常指深夜。
- 寒月: 寒冷的月光。
- 公子: 指年轻的贵族或有钱人。
- 唾: 吐口水,这里引申为轻轻一口。
- 花枝玉: 比喻美丽的女子或物品。
- 兰若: 这里指书房或静谧的地方。
- 太清: 道教中理想的境界,象征着无上的清静。
- 纸帐: 纸制的帐篷,用于隔绝风寒。
- 地炉: 地面上的炉子,用于取暖。
- 傲: 自豪,傲视。
- 风月: 自然风光和月色,常用来描述诗意的情景。
典故解析:
- 太清: 道教中的一个境界,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干,字子贞,号惟庵,宋代诗人,活跃于南宋时期。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中,通过对宁静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豪杰风范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好事近》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优雅的夜景图,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审美情趣和内心的宁静。开头的“华烛炯离觞”,以烛光和酒杯为引子,立刻营造出一种浪漫而温暖的氛围。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四更时分的寒月,表现了冬夜的清冷与孤独,仿佛在对比着酒宴的热闹与内心的寂寞。
接下来的描写中,“公子唾花枝玉”,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贵族风范与奢华生活,反映了诗人对这一现象的思考与批判。在“三冬兰若读书灯”中,诗人选择了书籍与灯光作为精神寄托,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纸帐地炉香暖,傲一窗风月”则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纸帐和地炉的温暖与窗外的风月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在豪华与宁静之间的抉择,体现了其对世俗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思和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烛炯离觞:烛光明亮,酒杯闪烁,描绘了热闹的聚会场景。
- 山吐四更寒月:山间洒落寒冷的月光,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
- 公子唾花枝玉:公子对玉器与花枝的轻唾,表现出他的轻松与优雅。
- 尽一时豪杰:体现出当时社会的豪杰风范,暗含对世俗名利的反思。
- 三冬兰若读书灯:冬日的书房中,灯下独自读书,表现出对知识的追求。
- 想见太清绝:渴望达到理想中的清静境界,表现出内心的宁静向往。
- 纸帐地炉香暖:纸帐与炉火的温暖,形成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 傲一窗风月:自豪地面对窗外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华烛炯离觞”,通过烛光与酒杯描绘情景。
- 对仗:如“纸帐地炉香暖,傲一窗风月”,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豪杰、书房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宁静与哲理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烛:象征热情与豪华。
- 寒月:象征孤独与清冷。
- 公子:象征社会地位与风华。
- 兰若:象征读书与修身养性。
- 风月:象征自然美与诗意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华烛炯离觞”中的“华烛”指什么?
A) 简陋的蜡烛
B) 华丽的烛火
C) 自然光 -
“三冬兰若”中的“兰若”有什么含义?
A) 书房
B) 农田
C) 城市 -
诗中提到的“太清”是指什么?
A) 一种饮料
B) 道教的理想境界
C) 一种风格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现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月下独酌》:描绘夜晚的清幽与孤独。
诗词对比:
- 张元干与杜甫的作品对比:张元干的诗更趋向于个人情感与理想生活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元干诗集》
- 《诗词曲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