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戚夫人事》
时间: 2025-01-04 06:54: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以色而死,士以才而亡。
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
我昔愚自信,遭逐方悲伤。
投迹归山林,为乐特未央。
失马反为福,始悟得不偿。
向来尤其人,今乃佩恩光。
忮心成美意,陷罕为康庄。
寄语斯鞅辈,善刀宜早藏。
白话文翻译:
女子因美色而死,士人因才华而亡。
在能与不能之间,这句话最为深刻。
我曾经愚蠢自信,遭到驱逐才感到悲伤。
投身于山林,才发现乐趣无穷。
失去马匹反而成了福气,才明白得失无常。
往日的尤其人,今天却佩戴着恩光。
嫉妒心让美好意图变得难以实现,陷入罕见的困境。
寄语那些年轻人,善用刀剑要早早收藏。
注释:
- 逐:驱逐、赶走。
- 未央:未央的乐趣,指乐趣无穷。
- 得不偿:指得失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什么就失去了什么。
- 佩恩光:佩戴着恩德的光辉。
- 忮心:嫉妒之心。
- 斯鞅辈:指年轻人或同辈之人。
- 善刀宜早藏:指要好好保管自己的才能和武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而闻名。其作品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感戚夫人事》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地位变化的时期。诗人通过戚夫人的故事,反映出女性因美色而遭受的悲剧,以及士人因才华而遭受的命运。
诗歌鉴赏:
《感戚夫人事》通过戚夫人的命运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实:在权力与美貌之间,个人的命运往往显得脆弱而无奈。诗人以“女以色而死,士以才而亡”开篇,直入主题,阐述了在当时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困境与士人的艰辛。通过“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诗人指出才华与无能的微妙关系,反映出自信与悲伤的交织。
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失去马匹竟然变成了福气,这是一种对失去的新的认知,显示出诗人对得失的释然。最后,诗人寄语年轻人,要懂得保藏自己的才能和资源,避免因嫉妒心而导致的困境。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智慧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女以色而死,士以才而亡:女性因美色而受到伤害,士人因才华而遭受不幸,揭示了社会对个体的压迫。
- 处才不才间,此语最深长:在才华与无能之间,抉择的痛苦和深刻的思考。
- 我昔愚自信,遭逐方悲伤:诗人自嘲,曾因自信而遭遇挫折,反思自己的愚蠢。
- 投迹归山林,为乐特未央:隐居山林,寻找乐趣,表现出对生活的另一种态度。
- 失马反为福,始悟得不偿:失去反而带来意外的收获,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 向来尤其人,今乃佩恩光:曾经的优秀之人,如今却感受到恩德的光辉,反映出人际关系的变化。
- 忮心成美意,陷罕为康庄:嫉妒之心破坏美好的意图,陷入困境。
- 寄语斯鞅辈,善刀宜早藏:告诫年轻人要珍惜自己的才能,以免后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女以色而死,士以才而亡”,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失马比喻人生的意外收获,寓意深刻。
- 反问:通过自我反思,激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脆弱与无奈,强调了对人生无常的理解和对才华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色与才:象征着女性的美貌和男性的才华,反映出社会对性别的不同期待。
- 马:失去马象征着意外的收获与人生的转折。
- 山林:隐喻逃避现实与寻找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女以色而死”,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 A. 女性被追捧
- B. 女性因美色而遭受困境
- C. 女性活得幸福
- D. 女性受到了尊重
-
诗人通过“失马反为福”想表达什么?
- A. 失去是痛苦的
- B. 得失无常,人生有意外的收获
- C. 马是生活的必需品
- D. 失去的东西不重要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姜特立的《感戚夫人事》更加强调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关系,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一种豪放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以上是对《感戚夫人事》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