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墩落日草萧萧,公我相争已异朝。黄土不知今古姓,亦无百姓种青苗。
白话文翻译:
荒废的土堆在夕阳下,草木显得凄凉。我们之间的争执,已经跨越了不同的朝代。黄土不记得古今的姓氏,也没有百姓在这里种植青苗。
注释:
- 荒墩:荒废的土堆。
- 萧萧:形容草木凄凉的样子。
- 公我:指诗人与某位“公”之间的争执。
- 异朝:不同的朝代。
- 黄土:指土地。
- 今古姓:古今的姓氏,代指历史变迁。
- 百姓:普通民众。
- 青苗:指农作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字希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通过对荒墩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
创作背景: 此诗是沈周在读到荆公(王安石)的争墩诗后所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荒墩的描写,传达了深沉的历史感慨。首句“荒墩落日草萧萧”,以荒凉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第二句“公我相争已异朝”,点明了诗人与某位“公”之间的争执已经跨越了不同的朝代,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后两句“黄土不知今古姓,亦无百姓种青苗”,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更迭,黄土不记得古今的姓氏,也没有百姓在这里种植青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荒墩”和“落日”两个意象,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第二句通过“公我相争已异朝”,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 第三句“黄土不知今古姓”,用黄土不记得古今的姓氏,象征历史的无情。
- 第四句“亦无百姓种青苗”,进一步强调了人事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黄土拟人化,说它“不知今古姓”,增强了表达效果。
- 象征:黄土和青苗都具有象征意义,黄土象征历史,青苗象征人事。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荒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深刻感慨,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荒墩:象征历史的遗迹,荒凉的景象。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凄凉的氛围。
- 黄土:象征历史,不记得古今的姓氏。
- 青苗:象征人事,没有百姓在这里种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荒墩”象征什么? A. 历史的遗迹 B. 荒凉的景象 C. 时间的流逝 D. 人事的更迭
-
诗中的“黄土不知今古姓”表达了什么? A. 历史的无情 B. 人事的更迭 C. 时间的流逝 D. 荒凉的景象
-
诗中的“亦无百姓种青苗”强调了什么? A. 历史的无情 B. 人事的更迭 C. 时间的流逝 D. 荒凉的景象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沈周的《读荆公争墩诗》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而沈周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沈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沈周的诗歌风格。
- 《王安石诗选》:收录了王安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王安石的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