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芭蕉赠僧 沈周 〔明代〕 山僧心与迹俱閒,未限居山及出山。 长对芭蕉閒不过,时留一偈叶中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山中的僧人心境与行为都十分闲适,不受限于居住在山中还是外出。长时间对着芭蕉也不会感到无聊,时不时在芭蕉叶上留下一首偈语。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僧:指居住在山中的僧人。
- 心与迹俱閒:心境和行为都十分闲适。
- 未限居山及出山:不受限于居住在山中还是外出。
- 长对芭蕉閒不过:长时间对着芭蕉也不会感到无聊。
- 时留一偈叶中间:时不时在芭蕉叶上留下一首偈语。
典故解析:
- 偈:佛教中的颂词,通常是四句或八句,用以表达佛理或修行心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画风格清新自然,多描绘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沈周赠给一位山中僧人的,通过描绘僧人的闲适生活和对芭蕉的喜爱,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山中僧人的闲适生活。首句“山僧心与迹俱閒”直接点明了僧人的心境和行为都十分闲适,不受外界干扰。次句“未限居山及出山”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自由和不受拘束。后两句“长对芭蕉閒不过,时留一偈叶中间”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现了僧人对芭蕉的喜爱和对佛理的体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修行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山僧心与迹俱閒”:直接点明僧人的心境和行为都十分闲适,不受外界干扰。
- 次句“未限居山及出山”:进一步强调僧人的自由和不受拘束。
- 第三句“长对芭蕉閒不过”:通过具体的场景,展现了僧人对芭蕉的喜爱。
- 末句“时留一偈叶中间”:表达了僧人对佛理的体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找灵感的修行方式。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中的“心与迹”和“俱閒”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将芭蕉拟人化,使其成为僧人闲适生活的伴侣。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和修行的热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僧人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僧:象征着修行和闲适的生活。
- 芭蕉: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偈:象征着佛理和修行心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沈周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偈”是指: A. 佛教中的颂词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食物
- 诗中描绘的僧人生活特点是: A. 忙碌 B. 闲适 C. 紧张 D. 焦虑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沈周的《题芭蕉赠僧》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但沈周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对修行的热爱,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