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巧历虽千岁,先知一日差。未能下算子,亦道是占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算命和占卜的思考。即使历法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但对于未来的预测仍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能够准确算出时间的算命师,也同样被称作占卜师。
注释
- 巧历:指精巧的历法,历法是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工具。
- 千岁:形容时间的久远。
- 先知:指先见之明的人,即预知未来的人。
- 下算子:指进行占卜或预测。
- 占家:指从事占卜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石洲,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雄、豪放,常用典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动荡的时代,社会变迁与历史压力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刘克庄以此诗反映了对占卜和算命文化的思考,借古讽今,表现出对迷信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占卜文化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巧历虽千岁”即指出历法的精巧与悠久,然而“先知一日差”则道出了即使有再精准的历法,人在对未来的预知上依然可能出现偏差。这种矛盾的关系引发读者对命运的思考:命运是否真的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来预测和掌控?
“未能下算子,亦道是占家”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即使没有准确的算命结果,仍然有人将其视为占卜之家,反映出社会对于占卜的盲目崇拜和依赖。这样的思考不仅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对社会现象的质疑。
整首诗通过对占卜和算命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类命运和未来不可知的哲学思考。诗句简洁而富有深意,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对其反思,体现了刘克庄的独特视角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巧历虽千岁:即使历法已经存在了千年,依然是精巧的。
- 先知一日差:预测未来的能力,哪怕是一天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 未能下算子:没有准确地进行占卜或算命。
- 亦道是占家:即使如此,依然被称为占卜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将“千岁”的历法与“一日差”的预知能力进行对比,突出人类对未来的无力与无知。
- 反讽:诗中提到的占卜师并不具备真正的能力,但依旧被尊称,反映了社会的迷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质疑占卜和算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强调了人对于命运的无能为力,呼唤人们对迷信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巧历:象征着人类智慧与对时间的掌控,但同时也暗示了其不足。
- 先知:象征着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 算子:象征着命运的预测与掌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巧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占卜方法
B. 精巧的历法
C. 古代的诗歌 -
诗中提到的“先知”是指什么? A. 能预测未来的人
B. 历法的创造者
C. 诗人自己 -
诗人对占卜师的态度是? A. 崇拜
B. 批判
C. 疏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李白的《庐山谣》:探讨人性与命运的关系。
诗词对比
- 王维《终南山》: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命运的思考,但风格更为清新脱俗。
- 苏轼《赤壁赋》:在对历史的思考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刘克庄的理性思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