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丙子》

时间: 2025-01-04 13:17:05

莫把文章等菜斤。

千金何补长卿贫。

记否词仙留俊语。

自许。

疏梅香在纵成尘。

赖有龙琶堪一借。

陶写。

从他聋瞽与知闻。

身外浮名真土芥。

笑杀。

扬云千载待扬云。

意思解释

定风波 丙子

作者: 刘永济 〔清代〕


原文展示:

莫把文章等菜斤。千金何补长卿贫。
记否词仙留俊语。自许。疏梅香在纵成尘。
赖有龙琶堪一借。陶写。从他聋瞽与知闻。
身外浮名真土芥。笑杀。扬云千载待扬云。


白话文翻译:

不要把文章看作是斤两的菜。即使有千金,又能弥补长卿的贫困吗?
你还记得那位词仙留下的精彩话语吗?我自以为,疏梅的香气虽然在尘世间飘散。
幸好有龙琶可以借来一用。陶渊明的写作方式,让那些聋子和瞎子都可以听闻。
身外的浮名不过是泥土和野草,真是可笑。等待扬云千载,依然是扬云。


注释:

  • 莫把文章等菜斤:不要把写文章和称菜一样看待,意指文人应有尊严。
  • 长卿:指杜甫,因其生活贫困而著称。
  • 词仙:指李白,因其才华横溢而被称为“词仙”。
  • 疏梅香在纵成尘:梅花的香气飘散在尘世间,暗示了名声的虚幻。
  • 龙琶:即古琴,象征高雅的艺术。
  • 陶写:指陶渊明,意指其作品的自由洒脱。
  • 聋瞽与知闻:无论是否有听觉和视力,都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 浮名真土芥:浮华的名声不过是尘世中的微不足道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永济,清代诗人,生于一个文人世家,诗风多受前辈影响,尤其是对李白和陶渊明的推崇,常在诗中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丙子年,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对名利的思考愈发深刻。通过对艺术和名声的反思,展现了个人在世俗与理想间的挣扎。


诗歌鉴赏:

《定风波 丙子》展现了刘永济对名声与艺术的独特理解。开头以“莫把文章等菜斤”一句,直接抨击了将文学作品视作商品的世俗观念,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严肃态度。紧接着提到“千金何补长卿贫”,则引入了对杜甫的同情,强调金钱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诗人通过“词仙留俊语”的提及,彰显了对李白的崇敬,试图借用古人的智慧与经验来指引自己的人生。后文中“疏梅香在纵成尘”,以梅花的香气隐喻名声的短暂与虚幻,深刻揭示了浮名的无意义。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赖有龙琶堪一借”,体现了对音乐与艺术的向往,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也依然希望通过艺术获得心灵的慰藉。最后一句“笑杀。扬云千载待扬云。”则更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仿佛在说只要心中有理想,便能在浮华世界中保持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艺术的热爱,深刻而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把文章等菜斤:指出文章的价值不应与物质相提并论。
  2. 千金何补长卿贫:即使有千金,也无法填补杜甫的贫困之苦。
  3. 记否词仙留俊语:回忆李白的诗句,强调其才华。
  4. 自许。疏梅香在纵成尘:自我定位,认为名声如梅香般短暂。
  5. 赖有龙琶堪一借:借助音乐来获取精神的寄托。
  6. 陶写。从他聋瞽与知闻:陶渊明的作品让人超越身体的限制。
  7. 身外浮名真土芥:对名声的轻视,认为它不值得追求。
  8. 笑杀。扬云千载待扬云:以幽默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无常,期待未来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章比作菜斤,强调文学的纯粹性。
  • 对仗:如“长卿贫”与“词仙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如“千金何补”,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声的反思与对艺术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与独立,暗示名声的短暂与虚幻。
  • 龙琶:象征艺术的高雅,代表心灵的寄托。
  • 浮名:象征社会的虚荣与人们的追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莫把文章等菜斤”的意思是?

    • A. 文章不值钱
    • B. 文章的价值与菜无关
    • C. 文章比菜重要
    • D. 文章如菜一般
    • 答案:B
  2. “千金何补长卿贫”中的“长卿”指的是哪个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陶渊明
    • D. 白居易
    • 答案:B
  3. “赖有龙琶堪一借”中“龙琶”象征什么?

    • A. 名声
    • B. 财富
    • C. 艺术
    • D. 友谊
    •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刘永济与杜甫的作品,均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但刘永济更加强调艺术的价值,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的苦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永济研究》
  • 《古诗词解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