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西江月 其一 闺思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西月澹窥楼角,东风暗落檐牙。
一灯初见影窗纱。又是重帘不下。
幽思屡随芳草,闲愁多似杨花。
杨花芳草遍天涯。绣被春寒夜夜。
白话文翻译:
西边的月亮轻轻地照在楼角,东风悄悄地拂过屋檐。
一盏灯的光影透过窗纱显现出来,重重的帘子又没有打开。
幽幽的思念像芳草一样随风起舞,闲愁像杨花一样漫天飞舞。
杨花和芳草遍布天涯,绣被下的春寒夜夜袭来。
注释:
- 西月:西边的月亮,象征着夜晚和孤独。
- 澹:清淡、轻柔。
- 檐牙:屋檐的边缘。
- 窗纱:窗户上的纱窗,朦胧而透光的窗帘。
- 幽思:深邃的思念,常与离愁别绪相连。
- 闲愁:无所事事的忧愁。
- 杨花:杨柳飞絮,象征着春天和离别的愁绪。
- 绣被:绣花的被子,这里隐喻温暖的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杨花”象征着春天的柔情与离别之苦,反映了古人对于生离死别的感慨。在古代文学中,杨花常常与愁绪相联系,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达祖,字子明,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深受后人喜爱,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西江月 其一 闺思》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作者身处闺中,思念远方的亲人或爱人,抒发了浓厚的乡愁与离愁。
诗歌鉴赏:
《西江月 其一 闺思》是史达祖的一首经典之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开头的“西月澹窥楼角,东风暗落檐牙”以自然景物引入,设定了一个宁静而略显孤寂的夜晚场景,月光、微风交织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下来的“一灯初见影窗纱”,在朦胧的光影中,隐喻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而“幽思屡随芳草,闲愁多似杨花”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将思念与愁绪比拟为随风飘荡的芳草与杨花,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那种无处不在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绣被春寒夜夜”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绣被象征着温暖的家,而春寒则反映出内心的冷清,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温暖与陪伴的渴望。在细腻的描写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浓烈的离愁别绪和对温情的追求,展现了史达祖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月澹窥楼角:月光淡淡地洒在楼角,渲染出孤独的氛围。
- 东风暗落檐牙:东风轻轻拂过屋檐,带来一丝凉意,暗示内心的忧愁。
- 一灯初见影窗纱:灯光透过窗帘,象征着思念的开始。
- 又是重帘不下:重重的帘子未曾掀开,暗示着情感的压抑。
- 幽思屡随芳草:思念常伴随春草的轻柔,隐喻着温柔的愁绪。
- 闲愁多似杨花:无所事事的忧愁如飞舞的杨花,形象生动。
- 杨花芳草遍天涯:杨花与芳草无处不在,象征着思念的无边无际。
- 绣被春寒夜夜:温暖的被子下却是春寒的侵袭,表露了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随风飘荡的芳草与杨花,形象生动。
- 拟人:月光与东风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体现了人们在春天的温暖中对亲情、爱情的渴望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愁绪。
- 灯:象征希望与温暖。
- 杨花:象征离别与思念,寓意漂泊不定的情感。
- 绣被:象征温暖的家庭环境,反映出对亲情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月”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孤独
- C. 快乐
- 答案:B
-
“幽思屡随芳草”中的“芳草”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生命的短暂
- C. 思念的柔情
- 答案:C
-
诗中提到的“绣被”代表了什么?
- A. 寒冷
- B. 温暖的家
- C. 远方的旅途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柳永的《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的思念与愁苦,但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情感的细腻。
- 柳永《雨霖铃》:同样以离愁为主题,描绘了更为浓烈的思念与时间的流逝。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