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年不复出,门径众草生。
时夏方新雨,果药发馀荣。
疏澹下林景,流暮幽禽情。
身名两俱遣,独此野寺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高年(老年)时不再外出,院子里小路被杂草覆盖的情景。正值夏季刚下过一场新雨,果实和药草都显得更加丰盈。林间景色疏朗淡雅,傍晚时分,幽静的鸟儿在林间飞翔。身名已然抛弃,此刻独自在这野寺中漫步。
注释:
- 高年:年纪大,指老年。
- 不复出:不再出去,表示隐居不出。
- 门径:门口的小路。
- 众草生:杂草丛生,形容无人打理。
- 时夏方新雨:此时正值夏季,刚下过一场新雨。
- 果药:指果实和药材。
- 发馀荣:表示滋长得更加茂盛。
- 疏澹:清疏而淡雅。
- 幽禽情:幽静的鸟类情态。
- 身名两俱遣:身心和名声都已抛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浩然,生于河南,后居江南。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深度。
创作背景:
《昙智禅师院》是韦应物在隐居生活中的感悟,表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抛弃。在唐代,士人普遍受到科举制度的影响,许多人在获得名利后选择隐退,韦应物的诗正是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
诗歌鉴赏:
《昙智禅师院》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寺院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句“高年不复出”引出诗人老年的状态,仿佛在告诉读者他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纷扰,选择了隐居。接下来的“门径众草生”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无人打理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和自在的感觉。
“时夏方新雨,果药发馀荣”描绘了夏日雨后的生机勃勃,果实和药草的繁荣与诗人的内心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繁华。在接下来的“疏澹下林景,流暮幽禽情”中,诗人将目光转向林间,描绘出一种疏朗的美感,夜晚的安静与幽禽的飞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最后两句“身名两俱遣,独此野寺行”则是诗人对自我身份的彻底放下,选择独自一人在这片野寺中漫步,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思想境界。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放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年不复出:表明诗人已年老,选择隐居。
- 门径众草生:暗示诗人隐居后无人打理,环境自然。
- 时夏方新雨:描绘季节背景,给人一种清新气息。
- 果药发馀荣:体现自然丰饶,生机勃勃。
- 疏澹下林景:表现出林间的清幽和自然之美。
- 流暮幽禽情:描绘黄昏时的宁静,增添诗意。
- 身名两俱遣:强调放下身心与名声,追求内心平静。
- 独此野寺行:展现孤独的宁静与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通过“幽禽情”使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在句式上有对称的美感,如“身名”和“野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年:象征老年与智慧。
- 草生:象征自然的荒凉与自由。
- 新雨:象征生命与希望。
- 果药:象征丰收与生命的延续。
- 林景:象征宁静与美好。
- 幽禽:象征孤独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韦应物的年龄阶段是什么时候的隐居? A. 青年
B. 中年
C. 高年
D. 幼年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身名两俱遣”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亲情的思念
D.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终南山》 - 王维
- 《山中杂诗》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隐居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理想的隐居生活,反映对社会的逃避与向往。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韦应物的诗更偏重于对内心的反思,而王维和陶渊明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理想化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