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亭》

时间: 2025-01-06 04:39:43

世梗贤路塞,达人识穷通。

檀枪天宝末,士路如飘蓬。

聘君当此时,卷迹云霞中。

能令千载后,叹息诗人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秦君亭
作者:陈瓘(宋代)

世梗贤路塞,达人识穷通。
檀枪天宝末,士路如飘蓬。
聘君当此时,卷迹云霞中。
能令千载后,叹息诗人穷。

白话文翻译:

世间贤者之路被阻塞,只有真正通达的人才能洞察其深浅。
在天宝年间的末期,士人的前途犹如随风飘荡的蓬草。
此时聘请你,即将卷起那云霞的轨迹。
能使千年之后的人,叹息于诗人之处境的困窘。

注释:

字词注释:

  • 世梗:世间的贤者或有才华的人。
  • 识穷通:能够识别事物的深浅与通达之处。
  • 檀枪:比喻高贵的士人或士族。
  • 天宝:指唐代天宝年间,象征繁荣与盛世。
  • 飘蓬:形容士人命运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无所依附。

典故解析:

  •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代表了唐代的繁荣时期,但后期也伴随着动乱与衰落。
  • 檀枪:象征着士人的理想与抱负,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主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关注社会现象及士人的命运。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创作背景: 诗作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失望与士人命运的感慨,表现出对人才被埋没的忧虑。诗中提到的“聘君”,可以理解为对有识之士的呼唤与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秦君亭》通过描绘贤者与达人的困境,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漠视与不公。开头两句就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当时士人路途的无奈与悲哀。诗中“世梗贤路塞”,突显了贤者在世俗中难以立足的艰难,随之而来的“达人识穷通”,则强调了唯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看透世事的真相。

接下来的“檀枪天宝末,士路如飘蓬”,借用历史典故,描绘了一个盛世末期的士人无所依附、漂泊不定的形象。此处的“飘蓬”意象深刻,象征着士人理想的破灭与未来的渺茫。

最后两句“聘君当此时,卷迹云霞中”,则表达了对有识之士的渴望与期待,诗人希望能够找到一位明君,与之共卷云霞,展现理想的未来。然而,诗的结尾“能令千载后,叹息诗人穷”,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伤,仿佛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士人的命运依然是孤寂与贫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世梗贤路塞:当今社会,贤能之士的前路被阻塞。
  • 达人识穷通:只有真正聪慧的人才能看透事物的深浅与通达。
  • 檀枪天宝末:在唐代天宝年间末期,士人的前路艰难。
  • 士路如飘蓬:士人的命运如同随风漂荡的蓬草,无所依附。
  • 聘君当此时:希望在这个时刻能够呼唤有才之士。
  • 卷迹云霞中:期望与之共同描绘理想的未来。
  • 能令千载后:希望能够在千年后留下感慨。
  • 叹息诗人穷:感叹诗人依然困窘。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世梗贤路塞”与“达人识穷通”对仗工整。
  • 比喻:将士人的命运比作“飘蓬”,形象生动。
  • 象征:檀枪象征士人的理想与抱负,云霞象征美好的未来。

主题思想: 诗歌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对人才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士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整首诗充满了忧伤与感慨,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贤路: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道路。
  • 达者:代表着智慧与通达的人。
  • 檀枪:象征着士人的高尚与理想。
  • 飘蓬:象征着命运的无常与漂泊。
  • 云霞:象征着理想与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宝”指的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士路如飘蓬”中的“飘蓬”意指什么?

    • A) 事业顺利
    • B) 生活安定
    • C) 命运漂泊
  3. 诗中强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人才被埋没
    • B) 盛世繁荣
    • C) 个人理想

答案:

  1. A) 唐代
  2. C) 命运漂泊
  3. A) 人才被埋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1. 《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更偏向于个人归隐的宁静,与《秦君亭》的社会关怀形成鲜明对比。
  2. 《春望》: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陈瓘的作品在关心社会现象上有共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与文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