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诗二首》
时间: 2025-01-06 04:5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庐山景何如,胜迹多已古。
水石相回旋,天地巧排布。
我本天涯人,未知有庐阜。
恨不早经过,西征一何暮。
香炉在何许,缥缈凌高空。
却入白莲沼,令人思远公。
高岩草堂在,吏隐居其中。
至今三尺童,犹能话白公。
可想不可见,山色空重重。
水流来何远,所过生苔藓。
自古垂飞帘,至今不能卷。
此外犹足观,足力已困竭。
僧居本静閒,群鸟争啭舌。
恰欲高枕眠,魂梦恐遭聒。
智能乘雨来,山路泥滑滑。
阴云犹未收,明朝又西发。
白话文翻译:
庐山的风景如何呢?这里的名胜古迹多已存在很久。水流与岩石交错回旋,天地间的景色巧妙地安排着。我原是一个远方的人,不知有庐山的存在。真希望我能早点经过这里,西行之路何其漫长。香炉峰在哪里呢?那缥缈的云雾在高空中飘荡。却又进入了白莲沼,令人想起了远方的隐士。高岩上的草堂,隐士就住在这里。至今有个三尺的小孩,依然能谈起白公的事。可想而不可见,山色空茫重叠。水流向何处如此遥远,路过的地方生长着苔藓。从古至今悬挂的飞帘,至今仍未能卷起。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值得观赏的景色,但我已力尽而困乏。僧人本是幽静闲适,群鸟争相鸣叫。正想高枕而眠,魂梦却恐怕会被打扰。聪明的人乘着雨来,山路湿滑无比。阴云尚未散去,明天又将西行。
注释:
- 庐山:指庐山,位于今江西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香炉:庐山的一座著名山峰,因其形状似香炉而得名。
- 白莲沼:传说中隐士白居易所栖居的地方。
- 白公: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诗歌流传广泛而著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瓘,字道明,宋代诗人,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庐山游览期间,表达了对庐山景色的惊叹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庐山诗二首》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庐山景何如”引入,直接表达了对庐山的好奇和期待。接着,通过对水石相间的景象描写,展示了庐山的自然之美,表达了天地间的奇妙构造。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恨不早经过”的遗憾,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在提到香炉峰和白莲沼时,诗人则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这种情感渗透在每一句中。最后几句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在游览中的感受,既有对美景的欣赏,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疲惫。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个人境遇的深思,展现了诗人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庐山景何如,胜迹多已古:开篇对庐山的景色表示好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 水石相回旋,天地巧排布: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表现出大自然的巧妙设计。
- 我本天涯人,未知有庐阜:自我介绍,表达对庐山的陌生与向往。
- 恨不早经过,西征一何暮: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渴望更早地体验庐山之美。
- 香炉在何许,缥缈凌高空:引入香炉峰,表现出对高空美景的向往。
- 却入白莲沼,令人思远公:提及白莲沼,唤起对隐士白居易的怀念。
- 高岩草堂在,吏隐居其中:描绘草堂的宁静,表现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至今三尺童,犹能话白公:以小童的口吻,传承历史,表达对白居易的敬仰。
- 可想不可见,山色空重重:描绘山色的迷离,表现对景色的感叹。
- 水流来何远,所过生苔藓:表现水流的悠远,细腻地描写自然环境。
- 自古垂飞帘,至今不能卷:借飞帘表现时间的流逝,表达对历史的沉思。
- 此外犹足观,足力已困竭:虽有美景,但诗人已感到疲惫,表现身心疲惫。
- 僧居本静闲,群鸟争啭舌:描绘僧人的闲适与自然的喧闹,形成对比。
- 恰欲高枕眠,魂梦恐遭聒:想要安睡,却害怕被打扰,表现内心的矛盾。
- 智能乘雨来,山路泥滑滑:描绘山路的艰难,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 阴云犹未收,明朝又西发:最后一句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炉在何许”,通过比喻使读者能感受到庐山的灵动。
- 对仗:整首诗结构整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庐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情怀。
意象分析:
- 庐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精神的向往。
- 香炉峰:代表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白莲沼:隐士生活的象征,寄托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群鸟:象征自然的喧嚣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庐山生平的感受是什么? A. 失落
B. 惊叹
C. 绝望 -
“香炉”指的是?
A. 一种香料
B. 庐山的一座山峰
C. 诗人的家 -
诗中提到的“白公”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白居易
B. 白求恩
C. 白元亨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瓘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庐山的壮丽,但陈瓘更注重对隐士生活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放与放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庐山历史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