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假面铺
作者: 陈瓘 〔宋代〕
今年不及去年秋,
十顷曾无半亩收。
好雨早随人意足,
即今何地不油油。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秋天比去年要差,十亩地的收成甚至连半亩都没有。好雨总是及时,农民心中感到满意,如今哪里不绿油油的呢?
注释:
- 今年: 指当前的年份。
- 不及: 不如,比较之下逊色。
- 去年秋: 指去年的秋季。
- 十顷: 十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 无半亩收: 说的是没有任何收成。
- 好雨: 指及时的雨水。
- 随人意足: 顺应人们的意愿,满足人们的需求。
- 即今: 现在,当前。
- 何地: 哪里。
- 油油: 形容草木丰盛,生机勃勃。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尤其是对降雨的渴望和期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雨水被视为重要的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同时,诗中通过对比去年的丰收与今年的歉收,揭示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农业生产的重要季节,表达了农民对自然天气的敏感与期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四句,深刻揭示了农民在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时的复杂心情。诗人以“今年不及去年秋”开篇,立即引人关注。这里的“秋”不仅是一个季节的符号,更是丰收的象征。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传达了农民对收成的忧虑与失望。
接下来的“十顷曾无半亩收”更是直接点明了今年的歉收情况,生动地表现了农田的困境。这不仅是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了社会的普遍现象。紧接着诗人提到“好雨早随人意足”,展现了对及时雨的赞美,强调了雨水对农业的重要性,似乎在暗示若有好雨,则一切会更好,带来希望。
最后一句“即今何地不油油”则是对现实的肯定,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希望。这种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让人感受到在失落中仍然存在的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今年不及去年秋: 表达了对去年的怀念和对当前情况的不满。
- 十顷曾无半亩收: 具体数字的引用增强了失落感和无奈。
- 好雨早随人意足: 体现了对自然的期待与依赖,强调了及时雨的重要性。
- 即今何地不油油: 反映了自然的富饶与美好,带来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对比今年与去年,增强了情感的对比。
- 拟人: 赋予雨水以人意,突显人对自然的渴望与依赖。
-
主题思想: 此诗主题在于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与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展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 秋: 象征丰收与成熟。
- 雨: 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油油: 形容草木繁茂,生生不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瓘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十顷”指的是: A. 一亩
B. 十亩
C. 百亩
D. 二十亩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秋天的赞美
B. 对自然的依赖
C. 对生活的苦闷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也涉及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
诗词对比:
- 陈瓘的《题假面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涉及自然,但前者关注农业,而后者则更偏向于描绘山水之美。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