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动乘桴兴,孤筇立海头。
兵尘何处避,春色使人愁。
腥浪翻蛟室,痴支结蜃楼。
神山空缥缈,水弱不胜舟。
白话文翻译:
偶然乘着木筏出海,独自一人站在海边。
战乱的烟尘哪里能躲避,春色满眼却让我愁苦。
腥臭的海浪翻涌着蛟龙的巢穴,痴迷的我却在蜃楼中徘徊。
神秘的高山虚无缥缈,微弱的水流使船只难以航行。
注释:
- 乘桴:乘坐木筏。
- 孤筇:孤单的手杖,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独自一人。
- 兵尘:战乱的尘埃,指战争带来的困扰。
- 腥浪:海浪中带有腥气,形容海的凶险。
- 蛟室:蛟龙的巢穴,传说中的神兽。
- 痴支:痴迷或执着于事物。
- 蜃楼:海市蜃楼,虚幻的景象。
- 神山:传说中的神秘高山。
- 缥缈:形容轻薄虚幻。
- 水弱不胜舟:水流微弱,无法支撑船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景熙,字景熙,号秋水,宋代诗人。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感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因战乱而感到忧愁,借助海滨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避寇海滨》是一首情感深邃、意境优美的古诗,诗人在战乱纷扰之际,选择孤独地站在海边,思考着战争带来的种种困扰。首句“偶动乘桴兴”,通过“偶然”二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随即以“孤筇立海头”强调孤独感的加深。接下来的“兵尘何处避”则揭示了战乱的恐怖与不安,春色虽美,却因战乱而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显示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腥浪翻蛟室,痴支结蜃楼”两句,通过腥浪与蛟室的描写,暗含海的凶险,同时“蜃楼”的意象则揭示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最后一句“神山空缥缈,水弱不胜舟”则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神秘的高山似乎在遥不可及的地方,水流的微弱更是让人感到无助。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当下局势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现出一种渴望和平与安宁的心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偶动乘桴兴:表达了诗人偶然出海的心情,暗示一种随意与不羁。
- 孤筇立海头:强调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 兵尘何处避:对战争的深切反思,揭示了社会动荡带来的困扰。
- 春色使人愁:春天的美好与战争的对立,形成鲜明的反差。
- 腥浪翻蛟室:描绘海浪的凶险,蛟室则代表不安定的环境。
- 痴支结蜃楼:展现诗人对美好的向往,但又是虚幻的追求。
- 神山空缥缈:高山的虚幻感,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水弱不胜舟:表现出诗人面对困难和困扰时的无能为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腥浪”比喻海的凶险。
- 拟人:春色使人愁,赋予春色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兵尘何处避,春色使人愁”,形成音韵的和谐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与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海滨: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春色:美好的象征,然而在战争中显得愈发刺眼。
- 腥浪:代表危险与不安定的环境。
- 蜃楼:寓意虚幻与不可捉摸的美好。
- 神山:象征理想与追求,然而又显得遥不可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孤独?
- A.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
- B. 通过对话
- C. 通过叙述故事
-
“兵尘何处避”中的“兵尘”指的是什么?
- A. 战争的尘埃
- B. 生活的烦恼
- C. 自然的现象
-
诗中提到的“蜃楼”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的美好
- B. 虚幻的理想
- C. 实际的生活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战争的忧虑与春天的美好。
诗词对比:
- 比较林景熙的《避寇海滨》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战争的反思,而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象使用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