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颂古二十四首》
入圣超凡既有声,
卧龙谁顾碧潭清。
快须鼓浪兴云雨,
莫负从前济物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进入圣境,超凡脱俗,已经有了声名;
卧龙(诸葛亮)又有谁来关注那碧潭的清澈呢?
快点鼓起波浪,兴起云雨,
不要辜负了从前的济世之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入圣:进入圣境,指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
- 超凡:超越世俗,脱离凡俗的束缚。
- 卧龙:指诸葛亮,象征才智和谋略。
- 碧潭清:指清澈的潭水,代表清静和自然的美。
- 鼓浪兴云雨:比喻激发变化,产生影响。
- 济物心:帮助众生的心愿,济世的理想。
典故解析:
- 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象征智者。
- 济物: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济世”观念,强调为民众谋福利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宗演,宋代高僧,精通佛理与诗词,其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通过对圣贤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以及对才智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意象,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思考。首句“入圣超凡既有声”表达了诗人对达到超凡境界的渴望,强调了一个人在成就之后的声名显赫。而接下来的“卧龙谁顾碧潭清”则用卧龙这个典故,反映出一些杰出人物虽然有才华,但仍然有可能被忽视,正如那清澈的潭水,虽美丽却无人问津。
在第三句“快须鼓浪兴云雨”中,诗人召唤着改变与行动,表达了不应辜负理想的心愿;而最后一句“莫负从前济物心”则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呼唤,强调了帮助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的理想追求,也有社会责任感的呼唤,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现了追求超凡的理想与成就。
- 第二联:通过卧龙的比喻,反映出人才被忽视的无奈。
- 第三联:激励人们要积极行动,创造变化。
- 第四联:强调初心和责任,传达出济世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卧龙”象征才智;
- 对仗:“鼓浪兴云雨”与“莫负从前”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超凡境界的追求、对人才埋没的叹息,以及对理想与责任的呼唤,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圣境:象征理想与超凡的境地;
- 卧龙:代表智慧与才能;
- 碧潭:象征自然与清静;
- 云雨:象征变化与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卧龙”在诗中代表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诸葛亮
C. 孙权 -
诗中提到的“济物心”指的是什么?
A. 个人欲望
B. 帮助他人
C. 追求名利 -
诗人希望通过哪种方式来改变现状?
A. 静坐思考
B. 鼓浪兴云雨
C. 依靠他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但更多集中在个人的孤独与追求,而《颂古二十四首》则在社会责任与理想之间寻求平衡,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