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亦庵相招》

时间: 2025-01-19 18:09:27

南北东西总亦庵,尘毛刹海悉包含。

山僧已住其中矣,更欲招邀即不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北东西总亦庵,尘毛刹海悉包含。
山僧已住其中矣,更欲招邀即不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亦庵”的深刻理解与感受。诗中的“亦庵”代表了一个心灵的归宿,四面八方都可以找到这种庵堂,尘世的烦恼和琐事都被融入其中。诗人自认为已经在这庵中安住,但对于被邀请出外的想法却感到无法承受。

注释:

  • 亦庵:指一种隐居的地方,代表一种清静的生活状态。
  • 尘毛:尘世的琐碎与繁杂,指代生活中的烦恼。
  • 刹海:佛教用语,意指僧侣的聚集地,象征着宗教的圣地。
  • 山僧:指隐士或僧侣,常用于表现出世的态度。
  • 招邀:邀请,表示他人希望他走入世俗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宗演,宋代僧人,以其清雅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及对宗教的虔诚。

创作背景:

在宋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僧人开始反思隐居生活的意义。释宗演的这首诗正是对这种反思的体现,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外界邀请的拒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头两句通过“南北东西”的方位词,形象地描绘了“亦庵”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隐喻着一种心灵的归属与安宁。而“尘毛刹海悉包含”,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表达了即使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内心的宁静仍然可以被保存。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内心冲突:“山僧已住其中矣”,他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安宁和归宿;而“更欲招邀即不堪”,则透露出他对外界的排斥与不适。诗人在宁静与喧嚣之间徘徊,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坚守与对纷扰生活的拒绝,体现了道教和佛教的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北东西总亦庵: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找到心灵的庵堂。
  • 尘毛刹海悉包含:尘世的琐事尽在这庵中容纳,象征着无论外界多么纷扰,内心的安宁依然存在。
  • 山僧已住其中矣:诗人已经在这份宁静中生活,表明他内心的满足。
  • 更欲招邀即不堪:对外界的邀请感到不适,反映出他对隐居生活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南北东西”与“尘毛刹海”,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亦庵”象征着心灵的归宿,突出了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在于探讨内心的安宁与外界的诱惑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坚持,反映了宗教哲学中对世俗繁杂的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归属。
  • 尘毛:代表世俗的烦恼与琐事。
  • 山僧:象征隐逸者,追求内心的平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亦庵”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饮食
    • B. 一种隐居的地方
    • C. 一种建筑
    • D. 一种动物
  2. 诗人对外界的邀请持什么态度?

    • A. 欢迎
    • B. 不适
    • C. 无所谓
    • D. 渴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则更专注于隐士生活的孤独与清雅,二者都反映了对世俗的超越,但各有独特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赋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