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雨惊秋滴夜阑,晴云和日晓斑斑。
谁怜客舍尘埃底,犹得西湖一两山。
白话文翻译:
细雨在夜深时轻轻地打落,惊醒了沉静的秋夜;清晨时,晴朗的天空与阳光交织,斑驳的光影映照在大地上。
谁来怜悯我这个旅客在尘土飞扬的客舍中,然而我仍然可以在西湖看到一两座山影。
注释:
- 小雨:细小的雨滴,象征着秋天的雨。
- 惊秋:惊醒了秋的宁静,表达了秋天来临的感觉。
- 滴夜阑:夜晚深沉,雨水滴落,意境宁静。
- 晴云和日:晴朗的云彩与阳光交织,描绘清晨的美景。
- 客舍:旅馆或客栈,表示诗人身处异地。
- 尘埃底:尘土的底部,隐喻旅途的艰辛与不易。
- 西湖:著名的风景区,象征着美丽与宁静。
典故解析:
- 西湖:位于浙江杭州,因其秀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历代文人都以此为题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描绘了秋雨与晨曦的景象,流露出对旅途孤独的感慨与对美好景色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画面描绘了秋季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头一句“小雨惊秋滴夜阑”,以“惊”字传达出秋天的到来是如此温柔而又令人震撼。细雨的滴落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带来一种淡淡的哀愁。接下来的“晴云和日晓斑斑”,则描绘了清晨的美丽,阳光透过云彩洒下斑斑光影,给人以希望与温暖。
第三句“谁怜客舍尘埃底”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孤独的感叹,身为客人,周遭的尘土仿佛在提醒他漂泊的现实。而最后一句“犹得西湖一两山”则转折,虽然身处异地,心中却依然挂念着那份美好,西湖的山影在心中浮现,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与独特的审美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雨惊秋滴夜阑:细雨在深夜轻轻落下,惊醒了秋天的宁静。
- 晴云和日晓斑斑:清晨,晴朗的云彩和阳光交织,形成斑驳的光影。
- 谁怜客舍尘埃底:谁来关心我这个旅客在尘土飞扬的客栈中生活。
- 犹得西湖一两山:但我仍能在西湖看到一两座山影,心中感到欣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雨比作惊醒的力量,以增强情感的表现。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西湖的山影,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秋天的感慨、对孤独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体现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美好景色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雨:象征着宁静、忧伤的情感;
- 西湖:象征着美丽、理想与归属感;
- 尘埃:代表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晴云和日晓斑斑”描绘的是哪个时刻的景象?
- A. 晚上
- B. 早晨
- C. 正午
-
填空题:该诗表现了诗人对___的思考与感受。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西湖”是指一个著名的风景区。 (对/错)
答案:
- B
- 旅途孤独和自然美的向往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描绘自然景色,通过对山的描写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情感上与韩元吉的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