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蕃辰州司理》

时间: 2025-01-14 14:33:04

故家零落眼中稀,岁月峥嵘踏路岐。

诗解穷人君莫恨,钱能使鬼我方知。

片言折狱非无日,谈笑封侯会有时。

一上梅山吊槃瓠,賸题佳句写幽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赵蕃辰州司理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故家零落眼中稀,
岁月峥嵘踏路岐。
诗解穷人君莫恨,
钱能使鬼我方知。
片言折狱非无日,
谈笑封侯会有时。
一上梅山吊槃瓠,
賸题佳句写幽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赵蕃的送别之情。诗人回顾往昔,感慨故家已然衰落,眼前所见的人和事物也变得稀少。岁月无情,走在岔路上,回首往昔感慨万千。虽身为穷人,但诗歌的力量不应该被小看,金钱的力量更是我逐渐明白的道理。即使口述的短言也能在法庭上改变案件的结果,谈笑之间或许也能成就显赫的地位。最后,诗人提到梅山,表达了自己对幽思的寄托,通过写下佳句来抒发对友人的怀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故家:指家族的旧居或故乡。
  • 零落:衰败,失去生气。
  • 峥嵘:形容岁月的艰难与险峻。
  • 穷人:指贫穷的人。
  • 片言:短小的言辞。
  • 折狱:在法律上为某人辩护。
  • 封侯:指获得爵位或封赏。
  • 梅山:梅山是一个地名,诗人提到此地可能与个人经历有关。
  • 槃瓠:古代一种器具,象征怀旧与思念。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山”,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传说相关,而“钱能使鬼”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金钱与权力的看重,以及金钱在世俗中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清新洒脱,常以人情冷暖为主题,善于通过细腻的感情描写展现生活的真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赵蕃时所作,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变迁,以及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送赵蕃辰州司理》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送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的“故家零落眼中稀”便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月如歌,故乡的记忆已变得模糊,生活的艰辛在眼前逐渐显现。诗人以“诗解穷人君莫恨”表达了即便身处贫困,也应珍视文学的力量,诗作如同精神的寄托,能够超越物质的贫乏。

接下来的“钱能使鬼我方知”则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揭示了当时社会中金钱的重要性。诗人通过“片言折狱非无日,谈笑封侯会有时”进一步强调了语言与权力的关系,短短几句间,诗人展现了对权力与社会地位的深刻理解。

最后,诗人提到“一上梅山吊槃瓠”,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自我情感的宣泄,梅山象征着思乡与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故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家零落眼中稀:家族的衰败在眼前显得格外稀少,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无奈。
  2. 岁月峥嵘踏路岐:时光荏苒,走在岔路上,对未来感到迷茫与不安。
  3. 诗解穷人君莫恨:即使身为穷人,诗歌也能带来解脱,不必怨恨。
  4. 钱能使鬼我方知:金钱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反映了对现实的认知。
  5. 片言折狱非无日:短小的言语能够在法庭上改变结局,强调语言的力量。
  6. 谈笑封侯会有时:轻松的谈话也可能带来显赫的地位,暗示机遇与运气。
  7. 一上梅山吊槃瓠:上梅山寄托思念,通过吊念表达情感。
  8. 賸题佳句写幽思:留下美好的诗句,抒发内心的幽思与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片言折狱”与“谈笑封侯”,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钱比作鬼,强调了金钱的无所不能。
  • 象征:梅山象征着怀旧与思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洞察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家:象征着过去,代表着亲情与怀念。
  • 梅山:象征着思念与寄托,常与幽思相关联。
  • :代表现实与权力,揭示社会的冷酷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钱能使鬼”,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钱能驱鬼
    B. 钱的重要性
    C. 钱能让人快乐

  2. “岁月峥嵘”中的“峥嵘”主要指什么?
    A. 美丽
    B. 艰难
    C. 平坦

  3. 诗人通过哪座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A. 泰山
    B. 梅山
    C. 黄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是送别诗,体现了友谊与人生的哲理。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韩元吉的《送赵蕃辰州司理》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同为送别之作,但前者更加关注现实与人生的哲理,而后者则渗透着淡淡的忧伤与对友人的深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韩元吉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