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道者绣观音赞》
时间: 2025-01-01 11:12: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庞道者绣观音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八万四千唯两臂,
三十二应无来往。
悲观一切造诸业,
慈观诸业炽然住。
清净观时无本根,
幻影重重蒙古佛。
有能出世自观音,
即受老翁无畏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诗中提到:“八万四千唯两臂”,意指观音的形象简单而深邃;“三十二应无来往”,强调了观音的形态多样却不与世俗纷争。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对世间万象的悲悯与慈爱,指引众生走向清净,而一切幻象不过是虚无。最后,诗人强调,能够超越世俗的观音,给予了老翁无畏的庇护。
注释
- 八万四千:佛教中形容教义复杂多样,常指佛法的众多条目。
- 两臂:指观音菩萨的形象,象征着慈悲与救助。
- 三十二应:指观音的三十二种化身,寓意其随应众生之需。
- 悲观:对众生的悲悯。
- 慈观:对万物的慈爱。
- 清净观:指内心的清净与超脱。
- 幻影:世间万象皆为虚幻,佛教哲学的重要概念。
- 蒙古佛: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佛教文化或信仰背景。
- 老翁无畏施:指观音给予众生的庇护与安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以诗词见长,兼擅书法,尤以行书闻名。黄庭坚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佛教思想为背景,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庞道者绣观音赞》写于黄庭坚晚年,正值其对佛教理念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以及对世间苦难的关注,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信仰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观音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中的慈悲精神与智慧。诗中“八万四千唯两臂”一句,既是对观音形象的描述,也是对其内涵的深化,反映了观音虽形象简单,然其智慧与慈悲却是无穷无尽的。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世间因果的悲观观感,更突出了慈悲对众生的重要性。诗中“清净观时无本根”,强调了超越世俗的内心清净,是诗人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虽简短,却层次分明,情感深厚,尤其在描绘观音的慈悲与智慧时,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深邃与广博。通过文字,黄庭坚将观音的形象与理念紧密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安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万四千唯两臂:观音菩萨虽有无数化身,但其根本形象是简单的两臂,象征着慈悲的本质。
- 三十二应无来往:观音的三十二种化身,虽与世间万象有所应对,但不与世俗纠缠。
- 悲观一切造诸业:对人间一切因果的悲悯,反映了对众生苦难的深切关注。
- 慈观诸业炽然住:尽管有悲观的情绪,但观音的慈爱将众生的业力化解,给予安慰。
- 清净观时无本根:强调内心清净的重要性,超越世俗的束缚。
- 幻影重重蒙古佛:世间万象如幻影般虚无,反映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 有能出世自观音:能够超越尘世的众生,方能真正理解观音的智慧。
- 即受老翁无畏施:观音的庇护让众生不再畏惧,获得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观音菩萨的形象与众生的苦难作对比,展现其慈悲的特质。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 象征:观音的形象象征着慈悲与救赎,反映了佛教的核心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观音菩萨的颂赞,强调慈悲与智慧的重要性。通过对世间万象的观察,黄庭坚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关怀与对超脱的追求,展现了深刻的佛教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观音:象征慈悲、救助与智慧。
- 臂:象征保护与帮助的力量。
- 幻影:指世间现象的虚幻,反映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关于诗中“八万四千”的意思,以下哪项描述最准确? A. 念佛的次数
B. 佛教教义的复杂性
C. 观音的化身数量 -
“清净观时无本根”中的“清净”指的是什么? A. 外在环境的清洁
B. 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C. 观音的形象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世间的批判
B. 赞美观音的慈悲与智慧
C. 描述个人的生活经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观音菩萨赞》:另一首赞美观音的诗,深入探讨其慈悲特质。
- 《心经》:经典佛教经文,探讨空与无常的哲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 李白的《庐山谣》:虽风格不同,但对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集》:收录黄庭坚的诗作,提供更全面的背景与分析。
- 《佛教与中国文化》:探讨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