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岳帅降笔命作画屏四景诗 其二 钟吕二仙 何梦桂 〔宋代〕 葫芦有药剑通灵,南北东西物外身。 相对不知谈底事,到头半语不传人。
白话文翻译:
葫芦里装着灵药,剑也通灵,无论南北东西,都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 面对面坐着,却不知道在谈论什么,到最后,半句话也不透露给别人。
注释:
- 葫芦有药: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作装药的容器,这里指葫芦里装有灵药。
- 剑通灵:剑被赋予了灵性,能够通灵。
- 物外身:指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存在。
- 相对:面对面。
- 谈底事:谈论的内容。
- 到头:到最后。
- 半语不传人:半句话也不透露给别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这首诗是应岳帅之命所作的画屏四景诗之一,描绘了钟吕二仙的形象,体现了诗人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梦桂为岳帅所作的画屏四景诗之一,具体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钟吕二仙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钟吕二仙的超凡脱俗。葫芦有药、剑通灵,象征着仙人的神奇和超能力,而“南北东西物外身”则进一步强调了仙人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特质。后两句“相对不知谈底事,到头半语不传人”则表现了仙人的神秘和不可捉摸,他们面对面坐着,却不知在谈论什么,到最后,半句话也不透露给别人,这种神秘感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葫芦有药剑通灵”:葫芦里装着灵药,剑也通灵,这两者都是仙人的象征,体现了仙人的神奇和超能力。
- 第二句“南北东西物外身”:无论南北东西,都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强调了仙人超脱世俗的特质。
- 第三句“相对不知谈底事”:面对面坐着,却不知道在谈论什么,增加了仙人的神秘感。
- 第四句“到头半语不传人”:到最后,半句话也不透露给别人,进一步强调了仙人的神秘和不可捉摸。
修辞手法:
- 象征:葫芦有药、剑通灵,象征着仙人的神奇和超能力。
- 对比:南北东西物外身,对比了仙人与世俗世界的超脱。
- 神秘化:相对不知谈底事,到头半语不传人,通过神秘化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通过对钟吕二仙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葫芦有药:象征着仙人的神奇和超能力。
- 剑通灵:象征着仙人的超能力和灵性。
- 物外身:象征着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的存在。
- 相对不知谈底事:增加了仙人的神秘感。
- 到头半语不传人:进一步强调了仙人的神秘和不可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葫芦有药”象征着什么? A. 仙人的神奇和超能力 B. 世俗的物质 C. 普通的药物 D. 神秘的容器
- 诗中的“剑通灵”表达了什么? A. 剑的普通用途 B. 剑的灵性和超能力 C. 剑的物质属性 D. 剑的神秘感
- 诗中的“物外身”指的是什么? A. 物质世界之外的存在 B. 物质世界的束缚 C. 物质世界的依赖 D. 物质世界的表象
- 诗中的“相对不知谈底事”增加了什么? A. 仙人的神秘感 B. 仙人的普通感 C. 仙人的世俗感 D. 仙人的表象
- 诗中的“到头半语不传人”进一步强调了什么? A. 仙人的神秘和不可捉摸 B. 仙人的普通和可捉摸 C. 仙人的世俗和可捉摸 D. 仙人的表象和可捉摸
答案:
- A
- B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描绘了仙境的美丽和神秘,与何梦桂的这首诗有相似的超脱世俗的主题。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和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何梦桂的这首诗都描绘了仙境的美丽和神秘,但李白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而何梦桂更注重仙人的神秘和超脱。
- 王维《山居秋暝》与何梦桂的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而何梦桂更注重仙人的神秘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何梦桂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何梦桂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