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谓长淮已荡平,岂知什堑又颠坑。
从今莫近他城子,怕有南人夜斫营。
白话文翻译:
本以为长淮已经平定,哪里知道还有许多的堑壕和深坑。
从今以后不要靠近其他的城池,生怕有南方人夜里来袭击营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淮:指长江的支流,常用来指代江南地区。
- 荡平:平定,消灭敌人。
- 什堑:此处指代各种堑壕,战斗中的防御工事。
- 颠坑:意指深坑、落陷处,战场上可能存在的隐患。
- 城子:城池,城镇。
- 南人:指南方的敌军或敌人。
- 斫营:夜间袭击军营。
典故解析:
- 本诗提到的“长淮”与南方的战乱历史相关,体现了作者对战争局势的深刻理解与警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云峰,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作品多以描绘山水、抒发情感为主,风格豪放,气势磅礴。刘克庄身处战乱频仍的南宋时期,其作品常带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动荡年代,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战事的深刻忧虑与对国家的关心。
诗歌鉴赏:
《凯歌十首呈贾枢使》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与现实感的诗作,刘克庄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战乱带来的不安。诗中开篇“将谓长淮已荡平”,以“平”字引出对战况的乐观预期。然而紧接着的“岂知什堑又颠坑”,则转折为对局势复杂性的深刻反思,显示出敌人仍然潜伏的危险。这种强烈的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波动更加鲜明,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忧虑。
“从今莫近他城子”一句,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警惕与谨慎,生怕敌人再次趁虚而入。此句传达出对战乱的深切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最后一句“怕有南人夜斫营”更是将战斗的紧迫感与危机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对敌情的高度警觉与对自身安危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表达,展现出诗人面对战乱的忧虑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将谓长淮已荡平:诗人认为长江南岸地区的叛乱已被平定,展现出先前的乐观情绪。
- 岂知什堑又颠坑:然而实际上,战场仍然隐藏着许多堑壕和深陷的坑道,暗示着敌人的潜在威胁。
- 从今莫近他城子:从今往后不要靠近其他城池,体现出对敌人可能进行的袭击的警惕。
- 怕有南人夜斫营:生怕南方的敌军夜间袭击自己的军营,直面战争的残酷现实。
修辞手法:
- 对比:开头的期望与后面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夸张:对敌人威胁的强调,通过“夜斫营”表现出敌人的狡诈与危险。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局势的深切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战乱的复杂性与危机感,展现了对未来的谨慎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淮:象征江南地区的安宁与希望。
- 堑壕与深坑:象征战斗中的危险与隐患。
- 南人:代表敌人,象征外敌的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淮”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怕有南人夜斫营”中的“斫”字意为?
- A. 逃跑
- B. 攻击
- C. 防御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忧虑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诗作都反映了对战争的忧虑,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对现实局势的警醒与反思,而杜甫的诗则更倾向于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共同展现了对民族命运的关心与悲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