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游览用刘子明韵》

时间: 2025-01-04 08:27:08

英雄割据已焉战,逝水滔滔去不回。

里巷难寻王谢宅,江山空对凤凰台。

登临无伴诗为侣,兴废不知梅自开。

同是游人不同乐,青楼歌舞待君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陵游览用刘子明韵
作者:戴复古

英雄割据已焉战,
逝水滔滔去不回。
里巷难寻王谢宅,
江山空对凤凰台。
登临无伴诗为侣,
兴废不知梅自开。
同是游人不同乐,
青楼歌舞待君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今南京)的历史变迁与游览体验。诗人感慨英雄们的割据已成往事,滔滔江水不再回头,王谢的旧居在街巷中难以寻找,眼前的江山只剩下空对凤凰台的遗憾。登高望远,身边缺少知音,兴衰成败不知梅花何时开放。虽然都是游人,但各自的乐趣却不尽相同,青楼的歌舞在期待着你的到来。

注释

  • 英雄割据:指历史上各路英雄豪杰争夺土地、势力分割的局面。
  • 逝水滔滔:形容流水奔腾不息,暗指时间的流逝。
  • 王谢宅:指王羲之与谢安的故居,代表古代名门望族。
  • 凤凰台:指南京的一处名胜,象征着历史的辉煌。
  • 梅自开:梅花在兴衰变化中仍然独自盛开,象征坚韧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文景观。其作品多体现历史感和社会变迁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陵历史风云变幻之际,诗人游览金陵,感怀历史,抒发游览的感慨与孤独,体现了对过往英雄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金陵为背景,通过对古今的对比,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游览的乐趣。开篇以“英雄割据已焉战”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英雄豪杰的历史场景,随后以“逝水滔滔去不回”展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接下来的“里巷难寻王谢宅”,则暗示了历史的遗忘与人事的无常,西晋王谢家族的辉煌已成往事,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

在诗的中段,诗人以“登临无伴诗为侣”表达游览时的孤独,诗歌作为伴侣,显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情感的深邃。这种孤独感在“兴废不知梅自开”中进一步深化,梅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独立,也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淡然态度。

最后两句“同是游人不同乐,青楼歌舞待君来”则以轻松的语调结束,强调了游览者的多样性与生活的乐趣,青楼歌舞吸引着游人,展现了金陵的繁华与生机。这种对比让整首诗在沉重的历史感中透出一丝轻快,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英雄割据已焉战”:英雄人物久已不在,曾经的割据战争已成往事。
    • “逝水滔滔去不回”:流水奔腾而去,不会再回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不复返。
    • “里巷难寻王谢宅”:在街巷中难以找到王谢的故宅,暗示历史的消逝与变迁。
    • “江山空对凤凰台”:对着空荡荡的江山和凤凰台,感叹往日的辉煌已不再。
    • “登临无伴诗为侣”:独自登高,唯有诗歌作伴,体现孤独感。
    • “兴废不知梅自开”:历史的兴衰无从预知,梅花却依然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同是游人不同乐”:虽然都是游人,但各自的乐趣却各异。
    • “青楼歌舞待君来”:青楼歌舞期待你的到来,展示了金陵的热闹与繁华。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英雄割据”“逝水滔滔”,通过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诗歌比作伴侣,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情感寄托。
    • 象征:梅花象征坚韧与独立,凤凰台象征历史的辉煌。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游览金陵的经历,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坚韧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游人多样化的乐趣与生活的生机。

意象分析

  • 英雄:象征历史的辉煌与壮烈,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 :流动的水象征时间与历史的无情流逝。
  • :梅花的盛开象征坚韧与独立,表现生命的顽强。
  • 青楼:代表了当时的繁华与生活的乐趣,体现社会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英雄割据已焉战”中的“割据”指的是什么? a) 和平
    b) 势力分割
    c) 统一

  2. 诗中提到的“王谢宅”主要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故居? a) 王羲之与谢安
    b) 李白与杜甫
    c) 苏轼与黄庭坚

  3. 诗人用什么寄托了自己的孤独? a) 酒
    b) 诗歌
    c) 山水

答案

  1. b) 势力分割
  2. a) 王羲之与谢安
  3. b) 诗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游览的乐趣与自然的美,具有更强的豪放与洒脱。
  • 杜甫《春望》: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兴亡的思考,情感上更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