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四祖山荣老月窟》
时间: 2025-01-19 17:25:44意思解释
题四祖山荣老月窟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原文展示:
一室虚生白,中作满月形。
山中三万户,玉斧新修成。
时人指为月,云卧亦强名。
似月有圆相,不西沉东升。
浮云不能蔽,又无亏与盈。
是为大圆镜,由师心地明。
一圆走无碍,光芒照八纮。
可以破诸暗,可以续祖灯。
明秀双峰顶,辉映慧云亭。
此镜实无台,请师问老能。
白话文翻译:
一间空房中生出白光,正中间形成一个圆满的月亮。
山中有三万户人家,刚用玉斧修建完成。
时人称之为月亮,云层之下也固执地叫它名字。
似乎月亮有圆的形状,不会西沉也不会东升。
浮云无法遮挡它,也没有亏损与盈余。
这正是大圆明镜,师父的心地明亮。
这个圆走动没有障碍,光芒照耀八方。
可以驱散一切黑暗,可以延续祖师的明灯。
明亮秀丽的双峰顶上,映照着智慧的云亭。
这面镜子实际上没有台,请师父询问老能。
注释:
- 虚生白: 空间中生出白色光芒。
- 满月形: 形状像一个圆满的月亮。
- 三万户: 形容山中居住的人数众多。
- 玉斧: 用于比喻精美的建筑工具。
- 云卧: 形容云彩的状态。
- 浮云不能蔽: 浮云无法遮挡光明。
典故解析:
- 大圆镜: 可能指的是佛教中象征智慧和觉悟的明镜。
- 祖灯: 代表佛教的传承和智慧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禅宗思想,表现出对生命和宇宙的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戴复古游览四祖山时,受到山中宁静和自然美的启发,结合了佛教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然与智慧的思考。
诗歌鉴赏:
《题四祖山荣老月窟》通过描绘山洞中的月光,展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诗中以“满月形”象征着圆满与和谐,而“三万户”则暗示了人间的繁华与众生的渴望。作者借用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明亮与清净,尤其是“浮云不能蔽,又无亏与盈”一句,表现了心灵的无障碍与明澈。诗中提到的“大圆镜”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智慧的追求,揭示了通过内心的明亮来驱散生活中的黑暗。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引发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智慧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室虚生白: 描绘空房间中闪耀着白光,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 中作满月形: 表现出光的圆满,象征完美与和谐。
- 山中三万户: 强调山中居民的众多,形成对比。
- 玉斧新修成: 描绘山中美丽的新居。
- 时人指为月: 人们叫它月亮,显示出人们对美的向往。
- 似月有圆相: 强调光的形状与月亮的相似。
- 不西沉东升: 反映出时间的永恒。
- 浮云不能蔽: 表明明亮的光辉无法被遮挡。
- 又无亏与盈: 说明光明的稳定与圆满。
- 是为大圆镜: 暗示心灵的明亮如同明镜。
- 由师心地明: 指出智慧来自于内心的明亮。
- 一圆走无碍: 表达光明无障碍的流动。
- 光芒照八纮: 光辉照耀四面八方。
- 可以破诸暗: 光明可以驱散一切黑暗。
- 可以续祖灯: 延续智慧与传统。
- 明秀双峰顶: 描绘自然美景。
- 辉映慧云亭: 体现智慧与自然的结合。
- 此镜实无台: 说出智慧的本质。
- 请师问老能: 呼唤老师的启发。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光辉比作明镜,象征智慧。
- 对仗: 诗中多处用对仗增强韵律感,如“浮云不能蔽,又无亏与盈”。
- 拟人: 赋予自然景象以人性化的特征,如“时人指为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智慧的追求,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清晰的意象,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和谐,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 象征圆满、和谐与智慧。
- 光: 代表知识、觉悟与明亮的心灵。
- 山: 自然的力量与宁静。
- 云: 变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室虚生白”中的“白”指什么? A. 黑暗
B. 光明
C. 颜色
D. 水 -
诗中提到的“大圆镜”象征什么? A. 自然
B. 智慧
C. 生命
D. 过去 -
诗的最后一句“请师问老能”中“师”指的是谁? A. 自然
B. 老师
C. 祖师
D. 朋友
答案:
- B. 光明
- B. 智慧
- C. 祖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中与自然景象的描绘相似,展示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哲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