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会昙老
作者: 释净端 〔宋代〕
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
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
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
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渔家生活的安逸和快乐。渔民的生计很好,整天在溪流中划着小船。用竹子做钓竿,采摘荷叶做酒杯。他们只知道在溪边享受快乐,根本不懂得世间的忧愁。昨夜在岩石的阴影下,渔民的蓑衣忘了收回。
注释:
- 渔家生计:渔民的生活来源。
- 泛轻舟:轻巧的小船在水面上漂浮。
- 剪竹为竿:用竹子制作钓鱼的竿子。
- 裁荷作酒瓯:用荷叶制作酒杯。
- 溪上乐:在溪边的欢乐。
- 世间愁:社会上的烦恼与忧愁。
- 岩隈下:岩石的阴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净端,宋代高僧,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的诗多以清新自然、朴实生动著称,常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渔民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简单、无忧生活的赞美,也暗含对复杂世事的思考。诗作产生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时期,诗人可能借助渔民的安逸生活,表达自己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向往。
诗歌鉴赏:
《会昙老》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渔民的生活。诗中描写的渔民,无拘无束,整日泛舟于自然之中,体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首句“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直接揭示了渔民生活的基本特征,渔家生计的安稳使得他们能够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接下来的“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不仅描绘出渔民的日常活动,还体现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们用竹子做钓竿,用荷叶做酒杯,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资源的丰富。
“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一句更是传递了诗人对渔民生活的赞美与羡慕。渔民的快乐是如此简单,完全沉浸在自然的乐趣中,未曾体会到世间的烦恼。这种对世俗愁苦的无知,反而让人感到一种纯真和美好。
最后两句“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生活的细节与温情,表现了渔民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自我的状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渔民的生活,诗人传达了对自然、自由、无忧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渔家生计好,终日泛轻舟。
- 渔民的生活富足,整天在小船上游玩,展现了他们的自由与安逸。
-
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
- 描述渔民如何利用自然材料进行钓鱼和饮酒,体现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
-
只知溪上乐,不识世间愁。
- 渔民只享受溪边的快乐,不了解世间的烦恼,反映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
- 通过小细节描绘出渔民的随意与安闲,营造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气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剪竹为竿钓,裁荷作酒瓯”,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表现渔民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无忧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渔民的幸福生活,传达了对世俗烦恼的逃避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家:象征着简单与快乐的生活。
- 轻舟:代表自由和无拘无束。
- 竹竿、荷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智慧的运用。
- 溪水:象征着流动的生活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渔民用什么材料制作钓竿?
- A. 竹子
- B. 木头
- C. 铁
-
诗中渔民对世间的态度是?
- A. 知晓世事
- B. 只知快乐
- C. 忧愁满腹
-
“昨夜岩隈下,蓑衣忘却收”中的“蓑衣”指的是什么?
- A. 鱼网
- B. 雨衣
- C. 帽子
答案:
- A. 竹子
- B. 只知快乐
- B. 雨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表现渔民生活的另一首佳作。
- 《江雪》:柳宗元的作品,通过孤独的渔民表达对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渔歌子》与《会昙老》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渔民生活的乐趣,但《渔歌子》更强调歌唱与欢快气氛,而《会昙老》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事的淡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华诗词》相关论文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