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蜡妆梅冷未黏,柳条偷暖作纤纤。高楼残白谁家雪,尽日天寒不捲帘。
白话文翻译:
红蜡般的梅花冷艳未曾黏合,柳条在暖意中偷偷变得纤细。高楼的残雪是哪家的白,整日天寒地冻不卷起帘子。
注释:
- 红蜡妆梅:形容梅花如红蜡般鲜艳。
- 冷未黏:形容梅花冷艳而不黏合。
- 柳条偷暖:形容柳条在暖意中逐渐变软。
- 纤纤:形容柳条细长柔美。
- 高楼残白:指高楼的残雪。
- 尽日天寒:整日天气寒冷。
- 不捲帘:不卷起帘子,形容寒冷中不愿动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对冬日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早晨的景象,通过红蜡般的梅花、纤细的柳条、高楼的残雪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寒冷季节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早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红蜡般的梅花、纤细的柳条和高楼的残雪,营造出一种寒冷而静谧的氛围。诗中“红蜡妆梅冷未黏”一句,既形容了梅花的鲜艳,又暗示了寒冷的气候;“柳条偷暖作纤纤”则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柳条以生命,使其在寒冷中显得更加柔美。后两句“高楼残白谁家雪,尽日天寒不捲帘”则进一步加深了寒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冬日景色的深沉感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蜡妆梅冷未黏”:红蜡般的梅花在寒冷中显得冷艳而不黏合,形容梅花的鲜艳和寒冷的气候。
- “柳条偷暖作纤纤”:柳条在暖意中逐渐变软,变得纤细柔美,运用了拟人手法。
- “高楼残白谁家雪”:高楼的残雪显得格外白,不知是哪家的雪,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尽日天寒不捲帘”:整日天气寒冷,不愿卷起帘子,表达了寒冷中的慵懒和宁静。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柳条偷暖作纤纤”,赋予柳条以生命,使其在寒冷中显得更加柔美。
- 比喻:如“红蜡妆梅冷未黏”,用红蜡比喻梅花的鲜艳。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早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寒冷季节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透露出一种静谧、慵懒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蜡妆梅:形容梅花的鲜艳。
- 柳条偷暖:形容柳条在暖意中逐渐变软。
- 高楼残白:指高楼的残雪。
- 尽日天寒:整日天气寒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红蜡妆梅冷未黏”形容的是哪种花? A. 梅花 B. 桃花 C. 菊花 D. 荷花
-
“柳条偷暖作纤纤”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高楼残白谁家雪”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春天的花朵 B. 夏天的绿叶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残雪
答案: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描绘梅花的诗作,展现了梅花的坚韧和美丽。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描绘冬日景色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词对比:
- 张耒《至后早赴馆二首 其一》与王安石《梅花》:两首诗都描绘了冬日的梅花,但张耒的诗更注重氛围的营造,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梅花的形象和品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