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步西园》

时间: 2025-01-06 08:02:02

三亩寒园春欲回,浅池低树忽飘梅。

楚乡万里霜云尽,归雁行行斜日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腊日步西园 张耒 〔宋代〕 三亩寒园春欲回,浅池低树忽飘梅。楚乡万里霜云尽,归雁行行斜日来。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园子里,春天即将归来,浅浅的池塘边,低矮的树木上突然飘落了几朵梅花。楚地的故乡,万里之外的霜云已经消散,归来的大雁一行行在斜阳中飞来。

注释:

  • 腊日:指农历十二月的一天,即腊月。
  • 寒园:寒冷的园子。
  • 春欲回:春天即将到来。
  • 浅池低树:浅浅的池塘和低矮的树木。
  • 忽飘梅:突然飘落梅花。
  • 楚乡:指诗人的故乡,楚地,今湖北一带。
  • 霜云尽:霜云消散。
  • 归雁:归来的大雁。
  • 斜日:斜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腊月的一天,诗人散步于西园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家乡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腊日西园的景象,通过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暗示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感悟。诗中的“三亩寒园”和“浅池低树”构成了一个静谧而寒冷的画面,而“忽飘梅”则带来了一丝生机和希望。后两句通过对“楚乡”和“归雁”的描绘,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回归。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亩寒园春欲回”:诗人首先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园子,但“春欲回”暗示了春天的即将到来,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 “浅池低树忽飘梅”:接着诗人描绘了园中的具体景象,浅池和低树,以及突然飘落的梅花,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楚乡万里霜云尽”:诗人转向了对故乡的思念,万里之外的楚乡,霜云已经消散,象征着寒冷的结束。
  • “归雁行行斜日来”:最后,诗人以归雁和斜阳作为结尾,归雁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回归,斜阳则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春欲回”中的“欲”字赋予了春天以人的情感,好像春天是有意识地即将归来。
  • 象征:“归雁”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回归,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到来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回归和家乡的深情。

意象分析:

  • 寒园:寒冷的园子,象征着冬天的寒冷。
  • 浅池低树:浅浅的池塘和低矮的树木,构成了一个静谧的画面。
  • 忽飘梅:突然飘落的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 归雁:归来的大雁,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回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忽飘梅”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落叶 D. 夏天的炎热

  2. 诗中的“归雁”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落叶 D. 夏天的炎热

  3. 诗中的“楚乡”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湖北 B. 湖南 C. 江苏 D. 浙江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腊日》:同样描绘腊日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 苏轼的《腊日》:通过对腊日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腊日步西园》与王安石的《腊日》:两者都描绘了腊日的景象,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张耒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