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时间: 2025-01-19 11:44: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来临,秋天的雁鸟尚未叼着芦苇归来,我开始意识到他乡的节日气候与故乡不同。旅馆里只听见蟋蟀的鸣叫,邮递小孩却不懂得献上茱萸。陶渊明在哪儿高高兴兴地登山畅饮呢?我这个疲惫的旅客停下桨,什么事情都做不了。明年我会在公田里多种些黍米,不要让黄菊嘲笑杨朱。
注释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节日。
- 衔芦:指大雁叼着芦苇,象征归乡。
- 节候殊:节日的气候不同。
- 蟋蟀:草地或墙角常见的小虫,秋天的象征。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人们常用其枝叶佩戴。
- 陶潜: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田园诗著称。
- 倦客:疲惫的旅人。
- 公田:指公有土地。
- 黄菊:象征重阳节的菊花。
- 杨朱:古代著名的道德人物,提倡个人主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唐代诗人,字景山,号山人,生于盛唐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写山水田园诗,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天,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节日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重阳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诗人却身在旅途,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此诗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重阳秋雁未衔芦”,通过秋雁未归的意象,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表现了对故乡节日的怀念。接着“旅馆但知闻蟋蟀”,描绘了旅馆的寂静,蟋蟀的鸣叫似乎更加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诗中的“邮童不解献茱萸”则表现了身在异乡的无奈,邮童对节日习俗的无知,反映出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淡漠与失落。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陶渊明,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然而“倦客停桡一事无”的无奈,显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疲惫。最后两句“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与自嘲,既希望能在来年种植黍米,又不希望被黄菊嘲笑,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思考与孤独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阳秋雁未衔芦:重阳节时,秋天的雁鸟尚未叼着芦苇归来,暗示离乡的孤独。
- 始觉他乡节候殊:开始意识到异乡的节日气候与故乡不同,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
- 旅馆但知闻蟋蟀:旅馆里只听见蟋蟀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 邮童不解献茱萸:邮递小孩不懂得献上茱萸,暗示对传统节日的陌生。
- 陶潜何处登高醉:提及陶渊明,表现出对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
- 倦客停桡一事无:疲惫的旅人停下船桨,无事可做,流露无奈。
- 来岁公田多种黍:希望明年能在公田里多种黍米。
- 莫教黄菊笑杨朱:不希望被黄菊嘲笑,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自嘲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重阳节与孤独感结合,营造出深刻的情感。
- 对仗:如“倦客停桡一事无”与“来岁公田多种黍”,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秋雁、蟋蟀、茱萸等意象,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人们在传统节日中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秋雁:象征思念与归乡。
- 蟋蟀:象征孤寂与秋天的气息。
- 茱萸:象征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 陶潜:象征理想与自由的生活。
- 黄菊:象征节日的欢庆与对生活的自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通常是在农历几月几日?
- A. 七月十五
- B. 九月初九
- C. 十月一日
-
诗中提到的“陶潜”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杜甫
-
“邮童不解献茱萸”中的“茱萸”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
- B. 孤独
- C. 重阳节的传统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对兄弟的思念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刘商《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节日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怀念,但刘商更突出孤独与无奈,而王维则更加强调亲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