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十二夜至十六夜皆无月赋诗三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雨后凉虽在,秋中月遂孤。未妨疏狡兔,端恐失遗珠。屡起瞻云汉,还成候挈壶。清羸祇益苦,庭树有栖乌。
白话文翻译: 雨后的凉意虽然还在,但中秋的月亮却孤单无伴。这并不妨碍狡猾的兔子疏远,只怕会失去珍贵的遗珠。多次起身仰望银河,却只能等待时间的流逝。身体清瘦只增加了痛苦,庭院中的树上栖息着乌鸦。
注释:
- 疏狡兔:指狡猾的兔子,这里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或人。
- 遗珠:比喻珍贵而容易被忽视的事物。
- 云汉:指银河。
- 挈壶: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时间。
- 清羸:清瘦。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创作于中秋时节,由于连续几夜无月,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中秋无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渴望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雨后凉虽在,秋中月遂孤”描绘了中秋时节的凉爽,但月亮的缺席使得这份凉爽显得孤单。“未妨疏狡兔,端恐失遗珠”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珍贵事物的担忧。“屡起瞻云汉,还成候挈壶”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首句“雨后凉虽在,秋中月遂孤”直接点明了中秋无月的主题,通过对比雨后的凉爽和月亮的孤单,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未妨疏狡兔,端恐失遗珠”运用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珍贵事物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
- “屡起瞻云汉,还成候挈壶”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期盼。
- “清羸祇益苦,庭树有栖乌”以景结情,通过描绘清瘦的身体和栖息的乌鸦,加深了诗中的凄凉氛围。
意象分析:
- “月遂孤”:中秋无月的意象,象征着孤独和失落。
- “遗珠”:珍贵的遗失之物,象征着被忽视的美好。
- “云汉”:银河的意象,象征着遥远和不可及。
- “栖乌”:乌鸦的意象,常用来象征不祥或凄凉。
互动学习:
-
诗中“遗珠”比喻什么? A. 珍贵的遗失之物 B. 狡猾的兔子 C. 银河 答案:A
-
诗中“屡起瞻云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月亮的思念 C. 对美好时光的期盼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中秋对月亮的思念。 诗词对比: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赵蕃的这首诗更多地表达了因无月而产生的孤独和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钱钟书著,详细解读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