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怀 赖有书遮眼,初无客就谈。 身閒唯取醉,发短仅胜簪。 学僻今何用,囊空宝不贪。 老师行驻锡,准拟问前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幸好有书可以遮住眼睛,起初没有客人来交谈。身体闲暇时只求一醉,头发短得只能勉强用簪子固定。学问偏僻现在有什么用处,口袋空空却不贪图财宝。老师行走时驻足,准备询问前三件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赖:幸好,多亏。
- 遮眼:指阅读书籍,转移注意力。
- 初无:起初没有。
- 身閒:身体闲暇。
- 唯取醉:只求一醉。
- 发短:头发短。
- 仅胜簪:只能勉强用簪子固定。
- 学僻:学问偏僻,指学问不实用或不流行。
- 囊空:口袋空空。
- 宝不贪:不贪图财宝。
- 老师:指有学问或有德行的人。
- 行驻锡:行走时驻足。
- 准拟:准备。
- 问前三:询问前三件事,具体内容不详,可能指重要的事情或问题。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明确提及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薖(约1074-1116),字幼槃,号竹友,北宋诗人,与兄谢良弼并称“临川二谢”。其诗多写个人生活感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闲暇时的读书生活和对学问的反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贪图物质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闲暇时的读书生活和对学问的反思。首句“赖有书遮眼”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依赖,书籍成为他逃避世俗纷扰的避风港。次句“初无客就谈”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状态。后两句“身閒唯取醉,发短仅胜簪”则描绘了作者闲暇时的放纵和生活的简朴。最后两句“学僻今何用,囊空宝不贪”反映了作者对学问的反思和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赖有书遮眼”: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依赖,书籍成为他逃避世俗纷扰的避风港。
- “初无客就谈”:强调了作者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状态。
- “身閒唯取醉”:描绘了作者闲暇时的放纵。
- “发短仅胜簪”:描绘了作者生活的简朴。
- “学僻今何用”:反映了作者对学问的反思。
- “囊空宝不贪”:表达了作者对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
- “老师行驻锡”:指有学问或有德行的人行走时驻足。
- “准拟问前三”:准备询问前三件事,具体内容不详,可能指重要的事情或问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身閒唯取醉,发短仅胜簪”中的“身閒”与“发短”,“唯取醉”与“仅胜簪”形成对仗。
- 比喻:如“赖有书遮眼”中的“遮眼”比喻书籍成为逃避世俗的工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学问和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象征知识和精神寄托。
- 醉:象征放纵和逃避现实。
- 簪:象征简朴的生活。
- 学僻:象征不实用的学问。
- 囊空:象征物质财富的缺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赖有书遮眼”中的“遮眼”比喻什么? A. 逃避世俗 B. 专注阅读 C. 保护眼睛 答案:A
-
诗中“身閒唯取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A. 积极进取 B. 放纵逃避 C. 勤奋学习 答案:B
-
诗中“学僻今何用”反映了作者对学问的什么态度? A. 重视 B. 反思 C. 忽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谢薖的其他作品,如《竹友集》中的诗作,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诗词对比:
- 可以与陶渊明的田园诗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薖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竹友集》:谢薖的诗集,收录了其大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