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手种南阶竹,关情一纪中。
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
放浪渊明酒,浮游禦寇风。
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
白话文翻译
我在南阶种下竹子,心中关怀一生的情感。
厌倦了游历,讨厌那苍白的眼神,
于是静心脱离那些尘世的烦恼与红尘。
放纵自己像陶渊明那样酌酒,
随风漂流,避开外来的侵扰。
如今白发如霜,何处能再寻回年轻的时光呢?
注释
- 南阶竹:南边的台阶上种植的竹子,象征优雅和清逸的生活。
- 关情:关心、牵挂的情感。
- 倦游:厌倦游历,指对四处游荡的厌烦。
- 眼白:指眼神的疲惫与苍白。
- 脱尘红:摆脱世俗的纷扰与红尘。
- 放浪:放纵、不拘束的生活态度。
- 渊明酒:指陶渊明所酿的酒,象征隐逸生活的乐趣。
- 浮游:漂浮、游荡。
- 禦寇风:抵御外敌的风,暗指世俗的干扰。
- 吴霜:形容白发,常用“吴霜”来形容老年。
- 觅还童:寻找恢复青春的途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亦有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弥逊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同时也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流逝的无奈。诗中“手种南阶竹”开头,既是对自然的亲近,也是对生活理想的追求。南阶竹不仅是生活环境的装饰,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接着,“倦游憎眼白”透露出诗人对旅行的厌倦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表达了他对尘世繁华的不屑,选择了“便静脱尘红”的隐逸生活。这里的“脱尘红”象征着对红尘纷扰的逃避,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放浪渊明酒,浮游禦寇风”则展现了李弥逊对陶渊明式的生活方式的向往,渊明的酒象征着无拘无束的洒脱。诗人在这里不仅是追求放浪形骸,更是渴望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归宿。
结尾“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吴霜象征着苍老的迹象,诗人不禁追问:“何处觅还童?”这句话既是对青春的怀念,也是对现实无奈的反思,令人感受到深沉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种南阶竹,关情一纪中。”:在南边的台阶上亲手种植竹子,表达了对生活的关注和情感的寄托。
- “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对游历的厌倦和对世俗的拒绝,选择内心的宁静。
- “放浪渊明酒,浮游禦寇风。”:追求陶渊明式的生活,超脱于外界的干扰。
- “吴霜鬓如许,何处觅还童。”:感叹白发如霜,流露出对失去青春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吴霜”比喻白发,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衰老。
- 对仗:如“倦游憎眼白,便静脱尘红。”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弥逊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展现出一种清新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阶竹:象征隐逸与清雅的生活。
- 渊明酒:代表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 吴霜:象征老去和青春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在诗中种植了什么植物?
- A. 桃树
- B. 南阶竹
- C. 菊花
-
“放浪渊明酒”中提到的渊明是谁?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何处觅还童”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金钱的渴望
- B. 对青春的怀念
-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现隐逸生活的诗作。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弥逊与陶渊明的作品均表现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李弥逊在诗中更加强调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而陶渊明则更多表现对自然的欣赏与享受。两者的风格虽相似,却各有其独特的情感与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陶渊明诗文选》
- 《李弥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