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
时间: 2025-01-04 11:46: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石寓丝竹,方朔杂诙谐。
昂霄气概,古来无地可容才。
不见骑鲸仙伯,唾手功名事了,
猿鹤与同侪。
有意谢轩冕,无计避嫌猜。
静中乐,山照座,月浮杯。
忘形湛辈,一笑丘壑写高怀。
只恐天催玉斧,为破烟尘昏翳,
人自日边来。
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
白话文翻译:
安石(即苏轼)寄情于丝竹之乐,方朔(即古代的杂剧)则夹杂着诙谐。
我志向高远,古往今来没有地方能够容纳我的才华。
看不到骑鲸而来的仙伯,轻轻松松就获得了名利,
与猿鹤相伴为友。
我虽然想要谢绝高官厚禄,却无计可施,难免被人猜忌。
在宁静中享受乐趣,山光照映着我的座位,月色浮动在酒杯上。
忘却形体的束缚,微笑间将丘壑间的高远情怀尽情表达。
只怕天要催促我,玉斧一挥,便会破坏这烟雾与昏霭,
人就自东边而来。
东阁激起我的诗兴,不要等到北枝花开时才动笔。
注释:
- 安石:指苏轼,他的号为“东坡居士”,在诗中被用作隐喻。
- 丝竹:指乐器,象征音乐和文人雅趣。
- 方朔:古代的杂剧,意指幽默的文艺。
- 骑鲸仙伯:指代神话中的人物,象征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猿鹤与同侪:猿和鹤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代表高洁和闲适的生活。
- 谢轩冕:意指谢绝高官厚禄。
- 玉斧:传说中可以砍伐烟云的工具,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机遇的逝去。
- 东阁、北枝:指代诗歌创作的环境与时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歌常常涉及自然和人文,极具个性。
创作背景:创作于东阁之下,李弥逊在此诗中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同时寄托了他对文人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 次李伯纪韵趣开东阁》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作,融合了音乐、诗歌、哲理与自然意象。诗中描绘了诗人李弥逊在东阁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诗兴,展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淡然态度。通过“安石寓丝竹”与“方朔杂诙谐”的对比,诗人将音乐的优雅与戏谑的幽默并列,展现出一种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在诗中,李弥逊表现出对“骑鲸仙伯”的羡慕,象征着人们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虽然现实的无奈让他难以实现这样的理想,但在静谧的自然中,他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最后,诗人以“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点明主题,强调创作的及时性和珍贵性,鼓励人们在合适的时机抓住灵感,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安石寓丝竹,方朔杂诙谐。
表达对音乐和文艺的喜爱。 -
昂霄气概,古来无地可容才。
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与渴望。 -
不见骑鲸仙伯,唾手功名事了,
说明追求理想却难以获得。 -
猿鹤与同侪。
高洁的友谊与闲适的生活。 -
有意谢轩冕,无计避嫌猜。
无法逃避世俗的压力与猜忌。 -
静中乐,山照座,月浮杯。
享受宁静的环境与生活乐趣。 -
忘形湛辈,一笑丘壑写高怀。
表达心灵的自由与高远的情怀。 -
只恐天催玉斧,为破烟尘昏翳,
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
人自日边来。
说明人生的来去无常。 -
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
强调抓住灵感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将乐器与杂剧相对比,展现生活的多样性。
- 象征:骑鲸仙伯象征理想,玉斧象征时间的无情。
- 拟人: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开,表达人生的感慨与对诗歌创作及时性的重视,体现了李弥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安石:象征文人情趣。
- 丝竹:音乐的象征,代表优雅与艺术。
- 骑鲸:理想与自由。
- 猿鹤:高洁与闲适。
- 月:象征思绪与灵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安石”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所说的“骑鲸仙伯”代表了什么?
A. 现实的追求
B. 理想与自由
C. 世俗名利
D. 忧愁与困扰 -
诗的最后一句“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时光的惋惜
B. 对创作机会的把握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李弥逊在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更为细腻,注重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展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而苏轼则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