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
时间: 2025-01-04 10:22: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桥
作者: 汪元量〔宋代〕
日西来到洛阳城,下马桥边信步行。
红紫已无花烂漫,青黄只有草從横。
风吹渭水秋砧急,月满秦川夜柝清。
我醉欲眠眠不得,更听人唱楚歌声。
白话文翻译:
日落西山时,我来到了洛阳城,
在桥边下马信步行走。
繁花似锦的红紫色已经不再,
只有青黄的草在随风摇曳。
微风吹过渭水,发出秋天的砧声,
明月高挂在秦川,夜里更显清幽。
我醉了,却无法入眠,只能听到有人在唱楚歌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信步行:随意走,漫步。
- 烂漫:繁盛绚丽。
- 草從横:草丛生长,随风摇动。
- 砧急:砧板上敲打声急促,指秋天的气息。
- 夜柝:夜间敲打的声音,通常指报时的木棍声。
典故解析:
- 楚歌:指的是楚国的歌曲,常用以描述忧伤或离别的情绪,常与历史故事有关,特别是与项羽的悲壮故事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以词、诗见长,作品多描写山水与田园风光,情感细腻,语言流畅。
创作背景: 《洛阳桥》创作于汪元量游历洛阳时,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感悟与内心的情感矛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洛阳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洛阳,诗人以“日西来”开篇,展现出黄昏时分的宁静氛围。下马桥边,漫步于自然之中,诗人感受到红紫色花朵的凋零,转而关注到草的青黄,象征着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风吹渭水,砧声急促,似乎在提醒人们,时光荏苒,秋天带来的不仅仅是美景,还有思乡的情绪。月满秦川,夜的宁静又添了一层清幽。最后一句“我醉欲眠眠不得,更听人唱楚歌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楚歌的唱响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绪与离愁。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喧嚣中对孤独的沉思,充满了诗人的情感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西来到洛阳城:描绘时间的流逝,暗示着黄昏。
- 下马桥边信步行:表明诗人心境的悠然与放松。
- 红紫已无花烂漫:展现出秋天的萧索,生命的短暂。
- 青黄只有草從横:强调自然景象的变化,生命的坚韧。
- 风吹渭水秋砧急:将自然与人事结合,传达秋日的急促感。
- 月满秦川夜柝清:夜的宁静与清澈,带来心灵的抚慰。
- 我醉欲眠眠不得:表现了内心的烦忧与醉意。
- 更听人唱楚歌声:楚歌的悲伤与离愁,映衬诗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风与水的描写如同有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红紫已无花烂漫,青黄只有草從横”,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以及在喧嚣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阳城:象征古老与文化的积淀。
- 秋砧:代表时光的飞逝与生命的无常。
- 楚歌:象征离愁与思念,带有伤感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紫已无花烂漫”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秋天的美丽
- B. 花的凋零与生命的变化
- C. 春天的生机
- D. 人们的欢笑
-
“月满秦川夜柝清”描绘了怎样的夜景?
- A. 喧闹的城市
- B. 宁静清幽的夜晚
- C. 烟火绚丽的节日
- D. 迷雾朦胧的早晨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洛阳桥》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前者通过月夜引发思乡情,后者通过秋景与楚歌展现孤独感。两者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汪元量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