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1:54:41

莫嫌暴涷势如喷,此是家家老饭盆。

雨足蛟龙应得谢,秋登鸡犬亦蒙恩。

频年已喜稼无贼,今岁尤欣禾有孙。

回首江南田谷口,西风飒飒倍消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二首 其二
作者: 吴潜 〔宋代〕

莫嫌暴涷势如喷,此是家家老饭盆。
雨足蛟龙应得谢,秋登鸡犬亦蒙恩。
频年已喜稼无贼,今岁尤欣禾有孙。
回首江南田谷口,西风飒飒倍消魂。


白话文翻译:

别嫌这场暴雨如喷泉般猛烈,这可是每家每户的老饭碗。
雨水充足,蛟龙应该感谢,秋天的到来让鸡犬也得到了恩惠。
连年已喜稼无盗,今年特别欣喜禾苗有了后代。
回头望去江南的田谷,西风瑟瑟,让人更觉消魂。


注释:

字词注释:

  • 暴涷:猛烈的雨水。
  • :喷射,形容雨势很大。
  • 老饭盆:比喻稳定的生计或生活来源。
  • 蛟龙:古代传说中的龙,象征丰收。
  • 蒙恩:受到恩惠。
  • :指农作物。
  • 禾有孙:禾苗生长茂盛,有了后代。
  • 消魂:使人感到惆怅或迷惘。

典故解析:

“蛟龙”在古代常被视为水的神灵,象征着水浇灌下的丰收与繁荣。“鸡犬”指的是家禽家畜,常常寓意家庭的富足和安宁。“西风飒飒”则是描绘秋天的氛围,给人带来一种萧瑟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景仁,号青松,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描绘乡村生活和自然风光,表达对农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农田丰收的季节,反映了农民对雨水的期盼和感激之情。宋代是一个农业兴盛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雨水的恩赐,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吴潜的《喜雨二首 其二》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丰收季节里雨水的重要性和农民的喜悦。首句“莫嫌暴涷势如喷”,直接点出雨势的猛烈,但随之而来的“此是家家老饭盆”则强调了雨水对每个家庭的重要性,雨水是农田生长的源泉,意味着生计的保障。

接下来的“雨足蛟龙应得谢”,通过蛟龙这一意象,赋予雨水以神话色彩,也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同时“秋登鸡犬亦蒙恩”,则显示出丰收带来的普遍喜悦,连家中的鸡犬都因丰收而受益,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频年已喜稼无贼,今岁尤欣禾有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丰收的欣慰以及对今年特别丰收的期待,突显了农民的希望与憧憬。最后的“回首江南田谷口,西风飒飒倍消魂”则引入一种秋天的萧瑟感,西风的吹拂让人感到一丝惆怅,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前的丰收,思考未来的不确定性。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计之间的密切关系,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激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嫌暴涷势如喷 - 不要嫌弃这场大雨如喷泉般猛烈。
  2. 此是家家老饭盆 - 这是每个家庭的生计来源。
  3. 雨足蛟龙应得谢 - 雨水充足,蛟龙(象征丰收)应当感激。
  4. 秋登鸡犬亦蒙恩 - 秋天到来,连鸡犬也受到恩惠。
  5. 频年已喜稼无贼 - 过去几年丰收,没有盗贼。
  6. 今岁尤欣禾有孙 - 今年尤其高兴,禾苗茁壮成长。
  7. 回首江南田谷口 - 回头望去江南的田谷。
  8. 西风飒飒倍消魂 - 西风瑟瑟,让人更加感到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喷泉,形象生动。
  • 拟人:蛟龙因雨水而感激,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各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和对自然的感激,展现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思考与惆怅,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暴涷 - 象征猛烈的雨水,暗示农田的滋润。
  2. 老饭盆 - 比喻稳定的生计,体现农民的生活依赖。
  3. 蛟龙 - 象征丰收与自然的神秘力量。
  4. 鸡犬 - 代表家庭的富裕与安宁。
  5. 禾有孙 - 象征丰收与希望,寓意后继有人。
  6. 西风 - 带来秋天的气息,暗示时间的流逝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足蛟龙应得谢”指的是什么?

    • A. 雨水充足,蛟龙感激
    • B. 蛟龙的出现
    • C. 雨水的猛烈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秋天的惆怅
    • B. 对丰收的喜悦
    • C. 对暴雨的恐惧
  3. “西风飒飒倍消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幸福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农业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吴潜的作品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多表现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