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己未四月九日会四明窗)》
时间: 2025-01-19 22:34: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己未四月九日会四明窗)
作者:吴潜
饤饾残花,也随分红红白白。
缘底事,春才好处,又成轻别。
芳草凄迷归路远,子规更叫黄昏月。
倚阑干触处是浓愁,凭谁说。
我不厌,尊箓挈。
君莫放,笙歌彻。
自河南丞相,有兹宾客。
一笑何曾千古换,半醺便觉乾坤窄。
怕转头天际望归舟,江山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与愁绪。眼前的残花与春天的红白花朵交织在一起,究竟为何春天如此美好,却又让人感到离别的痛苦。芳草萋萋,归路遥远,杜鹃声声唤醒黄昏的月光。倚着栏杆,触动的是浓厚的愁苦,谁能诉说?我对这一切并不厌倦,仍然举杯畅饮。朋友请不要停止这欢歌笑语。自从河南的丞相到来,客人也随之而至。那一笑之间,竟换不回千古流传,半醉之中,感觉天地都显得狭小。害怕回头望去,天边的归舟已遥不可及,江山相隔,难以相见。
注释:
- 饤饾:指“吃”的意思,这里形容残花的景象。
- 春才好处:春天的美好时光。
- 子规:即杜鹃,常用来象征离别与忧伤。
- 笙歌:指音乐和歌声。
- 尊箓:指酒杯,表示饮酒。
- 江山隔:指山水相隔,表达相思之情。
典故解析:
“子规”指杜鹃鸟,古代诗文中常用来象征悲伤与离愁。在此诗中,杜鹃的叫声恰逢黄昏,意在增添离别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潜,字君山,号谷溪,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己未年(公元1099年)的四月,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怀着对春天的喜爱与对离别的愁苦,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的词作。
诗歌鉴赏:
《满江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同时融入了浓厚的离愁。诗中“饤饾残花”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光中的凋零与美丽并存的景象,仿佛在提醒人们,生活中即使美好也伴随着失去。接下来的“芳草凄迷归路远”,展示了诗人对未来归路的迷茫和不舍,情感愈加深沉。
“倚阑干触处是浓愁”一句,情感的浓烈在此刻达到了高潮,诗人用“倚阑干”这一动作,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孤独感。之后,“我不厌,尊箓挈”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到愁苦,但依然珍惜此刻与朋友的欢聚,显示出一种豁达的心态。整首诗既有对春天美好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饤饾残花:描绘了春花的凋零,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 春才好处,又成轻别:春天本是美好的时光,却又使得离别的愁绪更显浓烈。
- 芳草凄迷归路远:描绘了归路的遥远与迷惘。
- 子规更叫黄昏月:杜鹃在黄昏时分的叫声,增强了离愁的氛围。
- 倚阑干触处是浓愁:倚着栏杆,愁苦涌上心头。
- 凭谁说:感叹无人能解心中愁苦。
- 我不厌,尊箓挈:表明对饮酒欢聚的珍惜。
- 君莫放,笙歌彻:希望朋友不要停下欢歌。
- 自河南丞相,有兹宾客:提到重要的客人,暗示聚会的重要性。
- 一笑何曾千古换:即使欢笑,也无法改变千古流传的离愁。
- 半醺便觉乾坤窄:微醉之中,感觉世界狭小。
- 怕转头天际望归舟:害怕回头看到遥远的归舟,感受孤独。
- 江山隔:表达了相思之苦,江山相隔,难以相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愁苦并列,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杜鹃的叫声赋予了情感,增强了离愁的表达。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愁苦展开,表达了人生中的无奈与珍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相互交织,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 残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 芳草: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杜鹃:象征离别与忧伤。
- 栏杆:象征思念与孤独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乐器 -
诗人对饮酒的态度是?
A. 厌倦
B. 珍惜
C. 无所谓 -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吴潜的《满江红》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离别的愁苦,风格却各有千秋。吴潜侧重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刻画了个人情感的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