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农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9 22:36:59

名园乘兴小留连,洛社风光在眼前。

突兀楼台多占水,阴翳花竹小窥天。

建封已去悲春燕,樊素何之咽暮蝉。

人事废兴浑若此,凭栏对景一凄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名园乘兴小留连,
洛社风光在眼前。
突兀楼台多占水,
阴翳花竹小窥天。
建封已去悲春燕,
樊素何之咽暮蝉。
人事废兴浑若此,
凭栏对景一凄然。

白话文翻译

在这美丽的园林中,我心情愉悦地稍作停留,
洛社的美丽风光尽收眼底。
高耸的楼台映入水中,
阴影中的花竹透出一丝天空的痕迹。
建封已去,春燕的归来让我感到悲伤,
樊素何处去,晚蝉的鸣叫更显凄凉。
人世间的兴衰就如这般,
我倚栏望景,不禁感到一阵凄凉。

注释

  • 名园:指风景优美的园林。
  • 乘兴:指因兴致而留连。
  • 洛社:指洛阳的社,风景名胜。
  • 突兀:高耸而突出的样子。
  • 阴翳:阴暗而幽静。
  • 樊素:古人名,指樊素的去向。
  • 咽暮蝉:形容蝉声哀婉,令人感伤。

典故解析

  • 建封:指建封的春燕,象征着春天的离去。
  • 樊素:樊素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寓意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潜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时的感慨,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中通过对美丽景色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色描写,勾勒出诗人游园时的心境。开头两句描绘了名园的美丽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的情感逐渐转向悲伤。高耸的楼台和阴翳的花竹在美丽中透出一丝凄凉,暗示人事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尤其是“建封已去悲春燕”,表现出春天的离去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令人心生怅然。

整首诗通过景与情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最后一句“凭栏对景一凄然”,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在美景中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名园乘兴小留连:诗人因欣赏美景而停留。
  • 洛社风光在眼前:洛社的美景呈现在面前。
  • 突兀楼台多占水:高楼映水,形成美丽的倒影。
  • 阴翳花竹小窥天:花竹的阴影中透出一丝天空,寓意幽静。
  • 建封已去悲春燕:春燕已去,诗人感到时光流逝的悲伤。
  • 樊素何之咽暮蝉:樊素已去,晚蝉的鸣叫让人感到凄凉。
  • 人事废兴浑若此:人生的兴衰变化无常。
  • 凭栏对景一凄然:对景而叹,感到内心的凄凉。

修辞手法:整首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园:象征美好和希望。
  • 楼台:象征着人类的创造与自然的融合。
  • 春燕:象征着青春和生命的活力。
  • 暮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建封”是指什么? a) 春天
    b) 一位古人
    c) 一个地方

  2. 诗人用什么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 a) 美丽的花草
    b) 高耸的楼台
    c) 倚栏对景

  3.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悲伤
    c) 平静

答案

  1. c) 一个地方
  2. c) 倚栏对景
  3. b)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吴潜的《劭农三首 其三》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出对过往的思考,但吴潜更加关注于自然与人生的无常,而李白则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现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吴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