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试院放榜众论以得士为庆作古诗一章呈详定》
时间: 2025-01-01 14:4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类试院放榜众论以得士为庆作古诗一章呈详定》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书生业辞艺,不为觅科举。
胸中负器识,笔下有今古。
君看阿房赋,岂是布衣语。
独其在糊名,贵贱惟所主。
得之类至宝,弃去祗如土。
有司开化炉,熔铸要精处。
时方为鼎镛,小冶不应鼓。
诸公皆名流,学海浩吞吐。
丹灵骨先换,入榜尽龙虎。
访以执文柄,我亦费罗取,
书生家风寒,仆马在何许。
趼足赴重围,裹饭坐长庑。
视公帘幕间,若有霄汉阻。
那知先达心,每事必念祖。
未把短檠弃,尚记灯烛苦。
关防周罅隙,考校到毫缕。
杂置战场文,一字不轻与。
如持古黄钟,端坐分律吕。
在处拔其尤,可但十得五。
奉此贤能书,足以上天府。
蜀士多豪英,父老自能数。
谓或有遗珠,勉使相接武。
我辈酒樽空,边城隔烟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看法和对读书人命运的思考。诗中提到书生并不只为科举名利而努力,而是要有更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通过对阿房赋等经典作品的提及,作者强调了文化的价值超越了名利。诗中还反映了士人对祖辈的敬仰与追忆,并提醒人们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不能忘记传承与责任。
注释
- 书生:指读书人,尤其是指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
- 阿房赋:出自杜牧的诗作,描绘了阿房宫的奢华与荒唐,象征着无用的奢华。
- 贵贱惟所主:意指名声的高低是由人定的。
- 有司:指负责考试的官员。
- 鼎镛:象征着重要的决策或事情,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的进行。
- 丹灵骨:象征才华和品质,被比喻为真正优秀的人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典雅著称。他在诗歌中往往融入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科举考试放榜之际,反映了士人对于考试结果的种种看法,以及对文化与名利的思考。诗人在庆祝得士时,表达了对文化价值的重视。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类试院放榜众论以得士为庆作古诗一章呈详定》展现了诗人对科举制度及其背后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词的韵律,但在内容上却充满了对传统科举制度的反思与批判。诗中提到的“书生业辞艺,不为觅科举”,表明了作者认为读书人应当追求更高的文化理想,而非单纯追逐功名利禄。
作者通过引用阿房赋,借古讽今,暗示当时社会中名利的浮华与虚妄。同时,诗中“得之类至宝,弃去祗如土”的比喻则进一步强调了真正优秀的才华是难能可贵的,而那些追求名利的行为则如同尘土般微不足道。整首诗在强调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展现了对读书人命运的深切关怀,表明了在功名之外,家风、责任与传承同样重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生业辞艺,不为觅科举:书生努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科举考试的功名。
- 胸中负器识,笔下有今古:心中拥有丰富的知识,写作时能够纵横古今。
- 君看阿房赋,岂是布衣语:提到阿房赋,这样的作品不是平民所能言说的。
- 独其在糊名,贵贱惟所主:名声的高低是由个人所决定的。
- 得之类至宝,弃去祗如土:得到优秀的才华如同珍宝,弃之却如同尘土。
- 有司开化炉,熔铸要精处:负责考试的官员应当在选拔上精益求精。
- 时方为鼎镛,小冶不应鼓:在重要的时刻,小的冶炼不应参与。
- 诸公皆名流,学海浩吞吐:众多名流在浩瀚的学海中汲取知识。
- 丹灵骨先换,入榜尽龙虎:优秀的人才如同经过筛选的龙凤,进入榜单。
- 访以执文柄,我亦费罗取:询问那些掌握文人的人,我也曾努力追求。
- 书生家风寒,仆马在何许:书生的家境贫寒,仆人和马匹在何处呢?
- 趼足赴重围,裹饭坐长庑:脚步艰难地前往考场,坐在长廊中吃饭。
- 视公帘幕间,若有霄汉阻:仿佛有高高的天幕阻挡着。
- 那知先达心,每事必念祖:如何能知道前辈的心思,他们总是想着祖宗。
- 未把短檠弃,尚记灯烛苦:还未放弃微弱的烛光,仍然记得读书的艰辛。
- 关防周罅隙,考校到毫缕: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考核到毫厘之间。
- 杂置战场文,一字不轻与:在战场上写作,字字句句都不能轻易对待。
- 如持古黄钟,端坐分律吕:如同持有古老的黄钟,端坐分清音律。
- 在处拔其尤,可但十得五:在任何地方挑选优秀的,能得到的也只是五成。
- 奉此贤能书,足以上天府:若能奉上这样优秀的作品,足以得到天子的赏识。
- 蜀士多豪英,父老自能数:蜀地的士人多有豪杰,长辈们都能数得过来。
- 谓或有遗珠,勉使相接武:有人认为有未被发掘的璞玉,应该努力将其联系起来。
- 我辈酒樽空,边城隔烟雨:我们这一代人空有酒樽,边城的烟雨遥不可及。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才能比作至宝,强调其珍贵。
- 对仗:如“书生业辞艺”与“胸中负器识”,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多次提到“得”、“弃”、“访”等,强调不同的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文化的真正价值与个人的内在修养,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对士人责任感的呼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阿房赋:象征着文化的深厚与历史的积淀。
- 灯烛:象征着读书的艰辛与努力。
- 酒樽:象征着士人追求的名利与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书生业辞艺”是什么意思?
- A. 书生努力学习,为了名利
- B. 书生只为科举而读书
- C. 书生追求艺术与文化
-
“阿房赋”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 A. 描述士人的生活
- B. 作为文化象征,反映文化价值
- C. 讲述历史故事
-
“趼足赴重围,裹饭坐长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憧憬
- B. 对考场的无奈与艰辛
- C.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反映了士人的情怀,但更偏重于景物与情感的结合。
- 《静夜思》:强调个人思乡情绪,与郑刚中的群体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
这首诗不仅表现了郑刚中对科举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化人与名利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