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史馆资政木石尢公三首
作者: 刘克庄
往年群玉顶,典领偶然同。
我去如廷秀,君来似放翁。
同聃驾牛出,鲁叟感麟逢。
纵有招魂些,谁为寄浙中。
白话文翻译:
在往年的群玉山顶上,您我曾偶然相聚。我离开时的气度如同廷秀,而您到来时的姿态则像放翁。就像聃老驾着牛出门,鲁国的老者感慨遇到麟兽。即便有召魂之法,又有谁能把您寄托在浙中呢?
注释:
- 群玉顶:指高山,象征高洁的士人。
- 廷秀:指王廷秀,封建士人,形象正直。
- 放翁:指陶渊明,隐士,象征清高的志向。
- 聃:指老聃,传说中的道家创始人,象征隐逸之人。
- 鲁叟:指孔子的弟子,寓意古代智者。
- 麟:象征祥瑞之物,古人认为麟出现是国家兴盛的预兆。
- 招魂:古代祭祀时用的术语,指召唤亡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宗,号景山,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历史典故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失去好友木石尢公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惋惜,并通过古代典故寄托了对理想士人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以怀念和感慨为主调,表达了刘克庄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的“往年群玉顶,典领偶然同”,通过“群玉顶”描绘出友人和自己的崇高地位,暗示他们曾经在一起的辉煌时光。接着“我去如廷秀,君来似放翁”两句,巧妙地用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来对比他们的风采,彰显了友人清高的志向和自己离去后的落寞。
诗中提到的“同聃驾牛出,鲁叟感麟逢”,用聃老和鲁叟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品德的赞美,同时也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贤士的渴望。最后一句“纵有招魂些,谁为寄浙中”,则点明了作者内心的悲伤与无奈,虽有召唤亡魂的愿望,却无人能将友人的灵魂寄托在南方。
整体看,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传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往年群玉顶:回忆过去,暗示与友人曾在高峰之上相遇。
- 典领偶然同:表明彼此的身份和地位,强调曾经的偶然相聚。
- 我去如廷秀:用廷秀的形象比喻自己的离去,显示出深感遗憾。
- 君来似放翁:以放翁的姿态来赞美友人的到来,意味着其人品高洁。
- 同聃驾牛出:借用老聃的意象,表明隐逸的生活方式。
- 鲁叟感麟逢:以鲁叟遇麟的情景,象征友人之德行和久远的追求。
- 纵有招魂些:表达对亡友的怀念,尽管有召唤的愿望。
- 谁为寄浙中:表现出无奈,难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历史人物比喻自己与友人的特质。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展现了诗人的工艺。
- 象征:麟象征高洁和理想,聃与鲁叟则象征隐士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怀念友人,表达了对理想士人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玉顶:象征高洁与尊贵。
- 廷秀、放翁:分别代表正直与隐逸的理想士人。
- 聃与鲁叟:典雅的智慧和追求理想的象征。
- 麟:代表祥瑞和高尚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往年群玉顶”中“群玉”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贵族
- C. 朋友
-
“我去如廷秀”中“廷秀”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王廷秀
- C. 孔子
-
“纵有招魂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怒气
- B. 怀念与无奈
- C. 祝福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但着重在孤独的旅途上。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对兄弟的深切怀念。
粗略解读:
两首诗都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但主题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对理想士人的追求与感慨,而李白和杜甫的作品则更为个人化,强调孤独和对亲情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