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怨》

时间: 2025-01-14 23:04:21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怨
鱼玄机 〔唐代〕

自叹多情是足愁,
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
夜夜灯前欲白头。

白话文翻译:

我自叹情多而忧愁,更何况在这个秋天,风月正好,庭院里一片凄凉。洞房的夜里,偏偏更深时分的声音近在耳边,夜夜在灯下思念,恨不得白头偕老。

注释:

  • 自叹:自我感叹,感到情感的沉重。
  • 多情:指情感丰富或多情的人。
  • 足愁:足以让人忧愁。
  • :更何况。
  • 风月:指风景与月色,此处隐喻秋天的美景。
  • 洞房:新婚夫妻的房间。
  • 更声:夜深时分的声音,通常指更夫的报时声。
  • 欲白头:想要与爱人共度余生,直至白头。

典故解析:

在古代,洞房花烛夜是新婚的象征,而更声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此诗通过对比美好的秋景与愁苦的内心,表现出作者对情感的深刻体会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鱼玄机,唐代女诗人,出生于唐玄宗时期,活跃于文人圈中,以清新细腻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多以爱情、离愁为主题,展现了女性柔情的一面。

创作背景:

《秋怨》创作于深秋时节,正值花落叶黄之际,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与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秋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在诗中自叹多情,表露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忧伤。首句“自叹多情是足愁”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多情之人内心的苦楚。接着,诗人通过“况当风月满庭秋”描绘出一个美丽的秋天,但这种美并未能掩盖内心的愁苦,反而更加深了孤寂的感受。

诗的后两句“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在洞房之中,夜深人静时,耳边响起的更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灯下的独自思念让人更加渴望与爱人共度余生。诗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张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巧妙地将外界环境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脆弱与坚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叹多情是足愁:自我感叹多情的人常常忧愁,揭示了诗人对感情的细腻体验。
  2. 况当风月满庭秋:在美丽的秋天,风景如画,情感的愁苦更显突出。
  3. 洞房偏与更声近:在新婚的房间里,夜深时分的更声近在耳边,暗示了孤独与寂寞。
  4. 夜夜灯前欲白头:每晚在灯下思念,渴望与爱人共度余生,体现了深切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自叹多情”和“况当风月”,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秋天的美景,反衬出内心的愁苦。
  • 象征:灯光象征着希望与思念,而更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突出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表现了多情人的愁苦,反映了唐代女性在爱情与婚姻中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凋零与思念,暗示人生的无常。
  • 洞房:新婚的象征,代表爱情的美好。
  • :象征希望与思念,照亮了孤独的夜晚。
  • 更声:象征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自叹多情是足愁”意思是: A. 多情的人很快乐
    B. 多情的人常常感到忧愁
    C. 多情的人不会感到孤独
    答案:B

  2. “洞房偏与更声近”中“更声”指的是: A. 风声
    B. 月声
    C. 报时声
    答案:C

  3. 整首诗的主题是: A. 对幸福的向往
    B. 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C.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离骚》

诗词对比:

  • 《秋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无奈,但李清照更多表现的是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而鱼玄机则带有更深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