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登叶氏山亭》

时间: 2025-01-04 09:01:20

云气向晓不待族,风伯忽来吹使醨。

溪南溪北半篙碧,荷叶荷花一段。

旋扣柴荆行问道,少休松槛坐移时。

渊明志广桑麻长,此语勿传朝市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气向晓不待族,风伯忽来吹使醨。
溪南溪北半篙碧,荷叶荷花一段。
旋扣柴荆行问道,少休松槛坐移时。
渊明志广桑麻长,此语勿传朝市知。

白话文翻译:

晨曦未到,云气已经在空中弥漫,仿佛不再依赖人族的召唤。忽然间,春风吹来,驱散了浓重的酒香。溪水的南岸和北岸,都是一片青翠,荷叶和荷花交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轻轻扣响柴门,向人询问通往哪里的小径,稍作停留,便在松林的栏杆旁坐下,享受这悠闲的时光。
陶渊明的志向广阔,像是桑麻般茂盛,这样的话语可不要让世俗之人知道。

注释:

  • 云气:指云彩的气息,形容晨曦前的景象。
  • 不待族:不再等待人类的呼唤,显示自然的独立。
  • 风伯:风神的代称,具有拟人化的特征。
  • :指酒的香气,这里形容春风吹散酒香。
  • 旋扣柴荆:轻轻敲响柴门,柴荆指用柴木搭成的门。
  • 渊明志:指陶渊明的志向,代表一种隐逸的生活追求。
  • 桑麻长:比喻理想的生活,桑麻是古代农民的主要作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翌,宋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夏日,作者登上叶氏山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歌鉴赏:

《夏日登叶氏山亭》是朱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情感的一首诗。开篇以“云气向晓不待族”引入,展现了晨曦前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接着“风伯忽来吹使醨”,不仅描绘了春风的轻盈,也暗示了酒香的消散,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诗中“溪南溪北半篙碧,荷叶荷花一段”则描绘了山水的秀丽,展现出自然的美好和诗人内心的安宁。通过“旋扣柴荆行问道”,诗人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想要向人询问自然中的小径,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渊明志广桑麻长”一句,明确表达了诗人的理想与追求,陶渊明的隐逸精神在此得到了传承。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理想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气向晓不待族”:晨曦前的云气,独立于人类之外,展现了自然的独立和壮美。
  2. “风伯忽来吹使醨”:春风的到来,象征着自然的变幻,也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摆脱。
  3. “溪南溪北半篙碧”:描绘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腻观察。
  4. “荷叶荷花一段”:表现了自然的和谐美,荷叶荷花的交映形成画面感。
  5. “旋扣柴荆行问道”: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探索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6. “少休松槛坐移时”:体现出诗人享受宁静时光的惬意。
  7. “渊明志广桑麻长”:直接表达了对隐逸精神的认同与向往,强调了理想的重要性。
  8. “此语勿传朝市知”:告诫他人不要将这种理想传达给世俗之人,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伯”,赋予自然以人的特性,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溪南溪北”和“荷叶荷花”,在视觉上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理想生活比作桑麻,寓意深远。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出作者心灵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气: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独立。
  • 风伯:代表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 荷叶、荷花:象征着美好与和谐,体现自然的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伯”指的是? A. 风神
    B. 雨神
    C. 雷神
    D. 火神

  2. “旋扣柴荆”意为? A. 敲响门铃
    B. 轻轻敲响柴门
    C. 旋转柴荆
    D. 打开柴门

  3. 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与哪位古人相关? A. 屈原
    B. 陶渊明
    C. 李白
    D. 杜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朱翌与陶渊明: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朱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传达情感,而陶渊明则通过叙事和寓意来表达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