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残牡丹》
时间: 2025-01-19 13:39: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卖残牡丹
作者: 鱼玄机 〔唐代〕
临风兴叹落花频,
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
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
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
王孙方恨买无因。
白话文翻译
在风中感叹,落花频繁,
花香渐渐消散,又是一年春天。
应该是因为价格太高,没人问津,
而香气太浓,蝴蝶也难以亲近。
红色的花朵只适合生长在宫中,
翠绿的叶子怎能沾染尘土?
等到移植到上林苑,
王孙才会懊恼无法购买。
注释
- 兴叹: 兴起感慨,感叹。
- 芳意: 花香的情意。
- 价高: 价格过高。
- 香甚: 香气太浓。
- 红英: 红色的花朵。
- 翠叶: 绿色的叶子。
- 染路尘: 沾染世俗的尘埃。
- 移根: 移植根部。
- 上林苑: 古代皇家园林,指美好的环境。
- 王孙: 指王公贵族的子弟。
典故解析
“上林苑”:指的是汉代的上林苑,是当时皇家游猎的地方,象征着优雅、富贵的生活环境。王孙恨买无因则表明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鱼玄机(约844-871年),唐代女诗人,以其才情和清丽的诗风著称。她生活的时代是唐代中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女性诗人开始获得较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春天,诗人通过残留的牡丹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失落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高价和难以亲近的香气,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诗歌鉴赏
《卖残牡丹》通过对牡丹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无奈。开篇“临风兴叹落花频”,即是对春天逝去的感叹,展现出一种忧伤的情绪。接下来诗人提到“芳意潜消又一春”,这里不仅指花香的消逝,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高价让人不愿问津,香气太浓却又使蝴蝶难亲,展现了一种美丽但难以接近的状态。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牡丹的高贵与世俗的尘土相对立,暗示了社会地位与生活环境的制约。而最后两句则引出了王孙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既有对理想的渴望,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流露中,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忧伤的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临风兴叹落花频: 站在风中,不由自主地感叹,落花频繁,暗示时间的流逝。
- 芳意潜消又一春: 花香悄然消逝,又经历了一个春天,表现出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 应为价高人不问: 或许是因为价格高昂,导致没人愿意购买。
- 却缘香甚蝶难亲: 反而是因为香气太浓,连蝴蝶都难以亲近,揭示了美丽的代价。
- 红英只称生宫里: 这些红花只适合在皇宫中生长,暗示了它们的高贵与稀有。
- 翠叶那堪染路尘: 绿色的叶子怎能承受世俗的污垢,表现出对高洁的追求。
- 及至移根上林苑: 如果能移植到上林苑,意味着一种理想的归宿。
- 王孙方恨买无因: 王孙贵族才会感到遗憾,无法购买到这样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 “红英只称生宫里”,将牡丹的高贵与生长环境相联系,形象地表现出其稀有。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临风兴叹”和“芳意潜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 通过“蝶难亲”,使蝴蝶具有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牡丹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牡丹: 象征着美丽、高贵与繁华。
- 蝴蝶: 代表着追求美好的生灵,作为与花的关系的映照。
- 春天: 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开始,但同时也暗示着短暂与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红英”指的是什么?
- A. 绿色的叶子
- B. 红色的花朵
- C. 白色的花朵
-
诗中“香甚蝶难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美丽的东西容易接近
- B. 美丽的东西难以亲近
- C. 蝴蝶喜欢花香
-
诗的主题主要体现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热爱
- B.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
- C. 对蝴蝶的赞美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红楼梦》中的诗词: 曹雪芹
诗词对比:
- 鱼玄机的《卖残牡丹》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但鱼玄机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流露,而杜甫则倾向于表现社会的苦难与忧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女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