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成山水》

时间: 2025-01-19 17:46:58

好山谁定识真形,着白山人眼最亲。

半夜忽闻遭有力,中书君召主林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李成山水
作者: 朱翌 〔宋代〕
好山谁定识真形,
着白山人眼最亲。
半夜忽闻遭有力,
中书君召主林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美丽的山,谁能真正识别它的形状?在白天,只有生活在这座山附近的人才能看得最清楚。半夜时分,忽然听到来自这座山的神灵的召唤,仿佛中书的君主在呼唤着林中的神灵。


注释

  • 好山:美丽的山。
  • 谁定识:谁能真正识别、了解。
  • 真形:真实的形状。
  • 着白山人:生活在白山附近的人。
  • 遭有力:遭遇到强烈的感召或力量。
  • 中书君:指的是古代的官员,可能是隐喻某种权威。
  • 主林神:掌管森林的神灵。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典故,但“中书君”暗示了古代官场的权威与神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诗人游历名山大川时,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认知局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朱翌的《题李成山水》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类认知的关系。开篇“好山谁定识真形”,引发读者思考:真正的美和真实的形状是否能被完全把握?这种思考不仅关乎自然风景,也映射出人类对世界的探索与理解的局限。随后,诗人提到“着白山人眼最亲”,使人意识到,只有生活在这片山水之间的人,才能对其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这种亲近感与陌生感的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一种神秘的召唤,提到“半夜忽闻遭有力”,带有一种突兀的感觉,似乎在暗示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秘。这种力量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可能代表着人类无法完全掌控的自然法则。最后提到的“中书君召主林神”,则是对自然神秘性的致敬,暗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与依赖。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好山谁定识真形:美丽的山,谁能真正识别它的形状?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2. 着白山人眼最亲:只有那些生活在山旁的人,才能最亲近地了解它。强调环境与认知的关系。
    3. 半夜忽闻遭有力:半夜忽然听到一种强烈的召唤,暗示自然的神秘与力量。
    4. 中书君召主林神:中书的君主在召唤掌管森林的神灵,象征人类与自然的连接。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好山”与“真形”,形成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观赋予人的感召力,增强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自然之美与人类认知的局限展开,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类对美好事物探索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的伟大与神秘,代表着人类无法完全掌控的力量。
  • 白山人:象征与自然的亲近和理解,暗示生活在其中的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
  • 林神:代表自然的神秘力量,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神圣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朱翌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中书君”指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古代的官员
    • C. 自然神灵
  3. 诗中“好山谁定识真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山的赞美
    • B. 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 C. 对人类的自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朱翌的《题李成山水》更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美感。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朱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