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健庵立斋两太史步过半茧园九来有词纪事余亦次韵》
时间: 2025-01-19 19:07: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映竹为园,借花藏屋,垒石成路。
绿水阑干,黄梅庭院,翠滴衫边雨。
蓬莱人物,峨眉兄弟,小觅池亭幽步。
同谁将荆关粉本,萧斋画得如许。
徘徊徙倚,垫巾脱帽,随意临流选树。
啜茗桐阴,摊书藓磴,聊伴沙鸥住。
斑斑雨点,阴阴麦浪,分付棕鞋归去。
柴扉掩风灯飐夜,水钟敲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园林景象。映竹的园子,借着花朵遮掩的房屋,石头垒成的小路。绿水环绕着栏杆,黄梅花开在庭院,雨水轻轻地滴落在翠绿的衣衫上。蓬莱仙人,峨眉兄弟,轻轻地在池塘和亭子之间漫步。不知与谁一起将荆关的粉本画得如此美丽。徘徊倚靠,脱下帽子,随意在流水边挑选树木。坐在桐树阴下啜饮茶水,摊开书本在苔藓铺就的台阶上,随意伴着沙鸥。斑斑的雨点,波浪翻滚的麦田,嘱托棕色的鞋子归去。柴门掩闭,风灯摇曳在夜晚,水钟敲响了暮色。
注释
- 映竹为园:用竹子作为园子的围栏,映衬出清幽的环境。
- 借花藏屋:用花朵掩盖住房屋,使其更显隐秘。
- 垒石成路:用石头铺成小路,增添自然气息。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美好与宁静。
- 荆关粉本:指代古代的诗文或艺术作品,荆关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
- 斑斑雨点,阴阴麦浪:描绘雨滴和麦田的景象,暗示自然的变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清代诗人,擅长词作,工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作品多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宁静的园林景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永遇乐》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幽静自然的园林环境,营造出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词中运用的意象,如“映竹”、“绿水”、“黄梅”等,均展现出一种和谐自然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尤其是“啜茗桐阴,摊书藓磴”的描写,更是将诗人的生活情趣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在清代的文人中尤为常见,反映了他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情景交融,细节丰富,通过对雨点、麦浪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诗人在结束时提到“柴扉掩风灯飐夜,水钟敲暮”,不仅是对夜晚的描写,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映竹为园,借花藏屋,垒石成路。:描绘了一个由竹子围成的园子,花儿掩映着房屋,石头铺成的小路,营造出清幽自然的环境。
- 绿水阑干,黄梅庭院,翠滴衫边雨。:绿水环绕着栏杆,黄梅花开在庭院,雨水滴落在衣衫上,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 蓬莱人物,峨眉兄弟,小觅池亭幽步。:提到神话中的蓬莱仙人和兄弟,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 同谁将荆关粉本,萧斋画得如许。:表达对艺术与文化的追求,借古诗文的美好来映衬现实的情感。
- 徘徊徙倚,垫巾脱帽,随意临流选树。: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随意地在溪水边选择树木。
- 啜茗桐阴,摊书藓磴,聊伴沙鸥住。:在桐树阴影下喝茶,看书,伴随着沙鸥,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斑斑雨点,阴阴麦浪,分付棕鞋归去。:通过雨点和麦浪的描写,展现自然的变幻,暗含对归去的无奈。
- 柴扉掩风灯飐夜,水钟敲暮。:夜幕降临,柴门关上,风灯摇曳,水钟敲响,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蓬莱人物”比喻理想中的人,增添了神秘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棕鞋归去”,使景与情融为一体。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均衡,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映竹:象征清雅与高洁,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黄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反映了自然的美好。
- 翠滴:雨水的意象,代表着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流动。
- 沙鸥:象征自由与洒脱,体现出诗人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映竹为园”指的是什么? A. 竹子做的房屋
B. 竹子围成的园子
C. 竹子装饰的道路 -
“啜茗桐阴”中的“啜茗”是什么意思? A. 吃茶
B. 喝茶
C. 赏茶 -
诗中提到的“柴扉掩风灯”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夜晚的宁静
B. 白天的喧闹
C. 生活的忙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出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出女性独特的细腻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对人生的哲思与对理想的向往,两者均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代文学中的自然意象》
- 《词学研究》
这个结构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陈维崧的《永遇乐》,不论是从诗的内容、背景、意象到形式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