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和催梅)》
时间: 2024-12-29 03:37: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和催梅) 作者:葛立方 〔宋代〕
未许蜂知,难交雀,芳丛犹是寒丛。
东方解冻,春仗做春工。
何事仙葩未放,寒苞秘冰麝香浓。
应须是,惊闻羯鼓,谁敢喷髯龙。
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脸将红。
结岁寒三友,久迟筠松。
要看含章檐下,闲妆靓春睡朦胧。
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中,蜂鸟和雀鸟还未允许相互交往,芳草丛依然是寒冷的丛林。东方的冰雪开始融化,春天的气息渐渐显现。为什么那美丽的仙花还没有绽放,寒冷的花苞则隐藏着浓厚的冰雪和麝香?应该是因为那惊人的羯鼓声传来,谁敢挑战这威严的龙?梅花,你自己来欣赏吧,丁香花已经变白,桃花的脸庞渐渐泛红。寒冬的三友(梅、松、竹)已经迟迟未见,想要看那含章阁下的美景,春天的妆容在朦胧的睡梦中显得格外迷人。知音之人是那冻云下的影子,铁面无情的葛仙翁。
注释:
- 芳丛:花草丛生的地方,这里指春天的花丛。
- 仙葩:指仙女般的花朵,形容花的美丽。
- 羯鼓:一种乐器,声响响亮,常用于迎春。
- 喷髯龙:比喻有威严的存在,可能是指某种神灵或权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在词坛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题材。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之际,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梅花的喜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美的追求与赞美。
诗歌鉴赏:
《满庭芳(和催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梅花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梅花的深厚情感。开篇“未许蜂知,难交雀”,立即让人感受到春天尚未完全到来的氛围,蜂鸟与雀鸟的相交象征着春的生机尚未完全复苏。随着“东方解冻”,春天的气息逐渐显现,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美好。
诗中提到的“仙葩未放”与“寒苞秘冰麝香浓”,不仅表现了梅花的迟迟不放,也暗示着春天的来临需要一些契机,比如“惊闻羯鼓”,这句表现了外在环境如何影响内心情感的变化。接着,“梅花,君自看”一句,直接与读者对话,引导读者在想象中与梅花相遇,感受春的气息。
最后,诗作以“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结尾,反映了对知音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深思,寓意深远。整首词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未许蜂知,难交雀”:春天未到,生机尚未复苏。
- “芳丛犹是寒丛”:花丛依然冷清,暗示春天未至。
- “东方解冻,春仗做春工”: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
- “何事仙葩未放,寒苞秘冰麝香浓”:梅花未开,暗示春天的冷清。
- “应须是,惊闻羯鼓,谁敢喷髯龙”:鼓声惊动,寓意春天的来临。
- “梅花,君自看,丁香已白,桃脸将红”:春花争艳,各自展现美丽。
- “结岁寒三友,久迟筠松”:梅、松、竹等冬季友人,暗示春来时的沉寂。
- “要看含章檐下,闲妆靓春睡朦胧”:渴望在春天的美景中悠然自得。
- “知音是,冻云影底,铁面葛仙翁”:寻找知音,反映内心的孤独。
-
修辞手法:该词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如“芳丛犹是寒丛”使春的景象更具生动感;“桃脸将红”则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生动描绘桃花的美丽。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梅花的热爱,同时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知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美丽,代表春天的希望。
- 寒丛:象征冬天的严寒,暗示春天的到来需要时间。
- 羯鼓:象征着春天的召唤,带来生机与活力。
- 知音:象征着理解与共鸣,反映内心的情感需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中“芳丛犹是寒丛”表明了什么?
- A. 春天已经来临
- B. 春天尚未到来
- C. 冬天还在继续
-
“梅花,君自看”这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 A. 寂寞
- B. 无奈
- C. 期待
-
诗中提到的“羯鼓”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冬天的寒冷
- C. 暴风雨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梅花》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而葛立方的词则更侧重对春天的期待与自然美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花的文化象征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