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程天游叙旧》

时间: 2024-12-29 17:11:57

太学虀盐怆语离,半周甲子定何之。

霜空过雁我宴坐,云路看鸿君赋诗。

鄙吝政忧陈仲举,谈谐喜值庾元规。

东邻更有程居士,鼎足论文妙一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程天游叙旧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太学虀盐怆语离,
半周甲子定何之。
霜空过雁我宴坐,
云路看鸿君赋诗。
鄙吝政忧陈仲举,
谈谐喜值庾元规。
东邻更有程居士,
鼎足论文妙一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对当今社会的感慨。开头提到太学的离别,让人感到忧伤,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半个甲子(60年),不知道未来将何去何从。在一个霜冷的夜晚,我独自在宴会上,看到大雁从天空飞过,心中惆怅;而云间的鸿雁,仿佛在吟诗作赋。接着提到对陈仲举(陈蕃)的鄙视和对庾元规的喜爱,表达了对政治的忧虑以及在交谈中获得的欢乐。最后提到邻居程居士,他在学术上与我志同道合,鼎足而坐,论道畅谈,才华横溢,堪称一时之杰。

注释:

  • 虀盐:古代太学中的一种食物,象征离别的愁苦。
  • 甲子:六十年为一甲子,表示时间的流逝。
  • 霜空:形容寒冷的夜晚。
  • 鸿:鸿雁,象征远方和思念。
  • 鄙吝:指对政治的鄙视和忧虑。
  • 陈仲举:陈蕃,东汉政治家,以正直著称。
  • 庾元规: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才华横溢。
  • 鼎足:比喻三位学者相聚,互相讨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以抒怀和咏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人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与程天游相聚之际,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政治忧虑和对于文学交流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怀旧与思索。诗人用“太学虀盐怆语离”开篇,传达出离别的苦涩与对旧日时光的惆怅,显示出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接着,诗中提到“半周甲子”,更是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岁月无情。随后,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如“霜空过雁”来映衬自己的内心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思考。这种通过自然景象抒情的手法,给人一种深远的意境。

在表达对政治的忧虑时,诗人提到“鄙吝政忧陈仲举”,显示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与无奈,反映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提到庾元规则表现了对才华横溢的人的欣赏与渴望交流的心情。最后提到程居士,表明了诗人对同道中人的重视与珍惜,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看,这首诗是一幅情感丰富的画卷,通过对旧友的思念、对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学虀盐怆语离:太学中的食物,象征离别的忧伤。
  2. 半周甲子定何之:时光飞逝,转眼已过去60年,未来不知何去何从。
  3. 霜空过雁我宴坐:寒冷的夜晚,看到大雁飞过,感到孤独。
  4. 云路看鸿君赋诗:云间的鸿雁,仿佛在吟诗作赋。
  5. 鄙吝政忧陈仲举:对陈蕃的鄙视和对当时政治的忧虑。
  6. 谈谐喜值庾元规:与庾元规的交谈中获得的欢乐。
  7. 东邻更有程居士:邻居程居士,志同道合,才华横溢。
  8. 鼎足论文妙一时:三人聚会,畅谈学问,才华横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霜空过雁”来比喻冷清的环境与孤独的心情。
  • 对仗:如“鄙吝政忧”和“谈谐喜值”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政治的不满,以及对文学交流的珍视,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学:象征知识与学问的殿堂,体现了对教育和知识的重视。
  • 霜空:寓意寒冷和孤寂,反映诗人内心的失落。
  • 鸿雁:象征远方与思念,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鼎足:象征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体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化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太学虀盐怆语离”中的“虀盐”代表什么? A. 美食
    B. 离别的愁苦
    C. 友情
    D. 书籍

  3. 诗中提到的“陈仲举”是谁? A. 一位诗人
    B. 一位政治家
    C. 一位学者
    D. 一位画家

答案:

  1. B. 宋代
  2. B. 离别的愁苦
  3. B. 一位政治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次韵程天游叙旧》《春江花月夜》:两者都表达了对旧时光和友情的怀念,但前者更注重对政治的反思,后者则着重自然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哲理与情感》